[发明专利]新型全功能浮动节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5176.0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7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吴生盼;张兴林;李鲲;温超;赵以奎;郑友才;王保权;王祥薇;李双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4D29/08 | 分类号: | F04D29/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全功能 浮动 节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机械密封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减少离心泵泄漏损失的新型全功能浮动节流装置。
背景技术
减少离心泵泄漏损失的主要方法是使旋转件(轴、轴套、叶轮密封环)与固定件(泵体、导流壳、压盖)之间形成较小间隙的泄漏缝,增加通过泄漏缝流体的流阻,其容积效率随着流量和比转速的减少而减少,小流量低比速离心泵的容积效率在70%左右,甚至更低。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旋转件或固定件的磨损,泄漏缝的间隙将逐步增大,泄漏也将随着增加,这在输送带有固体颗粒流体的离心泵中尤为明显。
针对上述情况,技术人员在叶轮密封环与泵体或导流壳之间夹设浮动密封环,但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当流体机械工作时,浮动密封环随着旋转件作同步或同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浮动密封环将逐渐磨损而直至最终失效,使用寿命低;其次,现有的浮动密封环多限制其径向位置状态,对于浮动密封环的轴向方向则无限制,也就是说,浮动密封环在使用时其轴向间隙很大,而水泵机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伴随着振动,致使密封端面产生颤振、间隙加大而发生泄漏;另外,在输送含有固体颗粒介质时,密封端面会因颤振进入固体颗粒而致使密封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全功能浮动节流装置,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且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全功能浮动节流装置,包括浮动密封环,所述浮动密封环套设于旋转件的外壁处,且浮动密封环夹设于旋转件与固定件之间,所述浮动密封环内壁与旋转件外壁之间构成间隙配合,所述浮动密封环外壁与固定件内壁之间的径向间隙大于浮动密封环内壁与旋转件外壁之间的径向间隙,本节流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浮动密封环转动的防转单元和限制浮动密封环轴向串动的轴向防串动单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当流体机械工作时,由于防转单元的存在,浮动密封环不再随着旋转件作同步或同向旋转,也就不存在浮动密封环的磨损和失效问题;而由于轴向防串动单元的存在,有效地避免了因机组振动而导致的密封端面颤振、间隙加大而发生泄漏;同时,也避免了在输送含有固体颗粒介质时,密封端面因颤振进入固体颗粒而致使密封失效,从而大大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并延长了机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轴向防串动单元以及防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半剖视图;
图5为浮动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全功能浮动节流装置,包括浮动密封环10,所述浮动密封环10套设于旋转件20的外壁处,且浮动密封环10夹设于旋转件20与固定件30之间,所述浮动密封环10内壁与旋转件20外壁之间构成间隙配合,所述浮动密封环10外壁与固定件30内壁之间的径向间隙大于浮动密封环10内壁与旋转件20外壁之间的径向间隙,本节流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浮动密封环10转动的防转单元40和限制浮动密封环轴向串动的轴向防串动单元5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浮动密封环10上的临近固定件30的一侧端面与固定件30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轴向防串动单元50设置于浮动密封环10上的相对于固定件30贴合端面的另一侧端面处,且轴向防串动单元50与所述固定件30固接;所述防转单元40为防转销,所述防转单元40设置于轴向防串动单元50上,且防转单元40与浮动密封环10的相应端面间构成配合。
所述轴向防串动单元50即为了限制浮动密封环10的轴向位置状态而设置。
进一步的,为具体化防转单元40与浮动密封环10件的配合关系,所述浮动密封环10上的相应与防转单元40配合的端面处开设有用于与其配合的槽孔11,如图5所示,所述槽孔11与防转单元40之间存有间隙,以确保浮动密封环10可相对旋转件20可自由浮动调整。实际使用中,可将所述浮动密封环10上的槽孔11设置为盲孔,槽孔11内径尺寸稍稍大于与其配合的防转单元40外径尺寸即可,当然,实现上述功能的槽孔11与防转单元40的具体形状配合为多种,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5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