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电池与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4300.1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5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吕奇明;罗嘉雁;罗仁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与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种锂电池,包括:
正极板;
负极板;
聚烯烃隔离膜,置于该正极板与该负极板之间;
有机无机混成膜,置于该正极板与该聚烯烃隔离膜之间,和/或置于该负极板与该聚烯烃隔离膜之间,
其中该有机无机混成膜包括:
无机氧化物粒子和氟系高分子粘结剂,且无机氧化物粒子与氟系高分子粘结剂的重量比为40:60至80: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中该有机无机混成膜的厚度为1μm至1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中该无机氧化物粒子包括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锡、或上述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中该无机氧化物粒子的粒径为10nm至30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中该氟系高分子粘结剂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乙烯丙烯)(FEP)共聚物、聚全氟烷氧基(PFA)树脂、聚三氟氯乙烯(PCTFF)、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乙烯-四氟乙烯(ETFE)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或上述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中该氟系高分子粘结剂的重均分子量为280,000至1,000,000。
7.一种锂电池的形成方法,包括:
将无机氧化物粒子、氟系高分子粘结剂、及溶剂混合后成膜,再去除溶剂以形成有机无机混成膜,其中该有机无机混成膜包括无机氧化物粒子与氟系高分子粘结剂,且无机氧化物粒子与氟系高分子粘结剂的重量比为40:60至80:20;
将聚烯烃隔离膜置于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以及
将该有机无机混成膜置于该正极板与该聚烯烃隔离膜之间,和/或置于该负极板与该聚烯烃隔离膜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的形成方法,其中该有机无机混成膜的厚度为1μm至10μ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的形成方法,其中该无机氧化物粒子包括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锡、或上述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的形成方法,其中该无机氧化物粒子的粒径为10nm至300nm。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的形成方法,其中该氟系高分子粘结剂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乙烯丙烯)(FEP)共聚物、聚全氟烷氧基(PFA)树脂、聚三氟氯乙烯(PCTFF)、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乙烯-四氟乙烯(ETFE)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或上述的组合。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的形成方法,其中该氟系高分子粘结剂的重均分子量为280,000至1,00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43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