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及发酵产生短杆菌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3015.8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7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郭慧媛;任发政;姜鹭;张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21/00;C12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凤桐;周建秋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发酵 产生 短杆菌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及该短芽孢杆菌在发酵产生短杆菌素中的应用,以及采用该短芽孢杆菌发酵产生短杆菌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短杆菌素(tyrothricin)又名混合短杆菌肽,分为直链短杆菌肽(gramicidin)以及环状短杆菌酪肽(tyrocidine)两类物质,它们都是从短芽孢杆菌的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
短杆菌素是一类重要的抗生素物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来说,直链短杆菌肽和环状短杆菌酪肽都有着很好的杀伤效果,它们其所具有的抗菌性是由于它们能造成细菌细胞壁的渗透性增强,从而使细胞新陈代谢的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菌体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利用短杆菌素的抗菌性,人们一般将其制成软膏类剂型,用于皮肤化脓性症疾的预防,因此它有离子抗生素之称。
短杆菌素一般采用短芽孢杆菌发酵产生,但由于产量低、发酵周期长,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为了提高短杆菌素的生产能力,进行短芽孢杆菌的菌株改良,开发具有高产率的菌株是重点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短杆菌素产量低,发酵周期长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短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及发酵产生短杆菌素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芽孢杆菌(Bacillusbrevis),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6284。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短芽孢杆菌在发酵产生短杆菌素中的应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产生短杆菌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生成短杆菌素的条件下,将如上所述的短芽孢杆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
优选地,以每升发酵培养基为基准,短芽孢杆菌的接种量为1×107-9×1010个孢子。
优选地,所述发酵的条件包括:温度为30-45℃,起始pH值为5-8,从开始发酵至发酵32-38h的时间段内,通气量为0.4-0.6体积:(体积·分钟),发酵32-38h后通气量为0.1-0.3体积:(体积·分钟)。
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原料含有酪蛋白胨、NaCl、酵母浸粉和可溶性淀粉,进一步优选地,以发酵培养基为基准,酪蛋白胨的用量为7-13g/L,NaCl的用量为3-6g/L,酵母浸粉的用量为10-13g/L,可溶性淀粉的用量为5-15g/L。
本发明的短芽孢杆菌用于发酵产生短杆菌素,可提高短杆菌素的产量,缩短发酵周期,从而提高短杆菌素的生产能力。采用本发明优选的发酵条件,可进一步提高短杆菌素的产量,进一步缩短发酵周期。采用本发明优选的发酵培养基,可进一步提高短杆菌素的产量。本发明的短芽孢杆菌及本发明的方法可为短杆菌素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有效、可行的理论基础。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生物保藏
本发明的菌株被命名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并于2012年6月25日被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单位的缩写为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628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短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6284。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短芽孢杆菌在发酵产生短杆菌素中的应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产生短杆菌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生成短杆菌素的条件下,将如上所述的短芽孢杆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3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