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源多聚焦彩色图像的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0593.6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2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强;朱明;吴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5/50 | 分类号: | G06T5/5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陶尊新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源多 聚焦 彩色 图像 融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源多聚焦彩色图像融合的计算方法,具体涉及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时彩色图像的变换域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融合在医学、遥感以及军事目标识别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对多个传感器所得到的图像进行信息融合,实现不同图像间的信息互补,以增强图像中信息的透明度,对目标进行清晰、完整、准确的描述,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为保证多源彩色图像融合的质量,要求在图像融合计算过程中的色彩还原度高,图像模糊度小。在图像融合的计算过程中,通常采用空域或变换域的方法。空域的方法需要对原始图像划分成若干个子图像,选择适当的模糊测度及融合规则来得到融合图像。这种方法尽管有计算复杂度低的优点,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融合图像容易出现马赛克效应,同时存在一定的模糊失真。对于频域的方法,典型的要数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方法。尽管该方法并不存在马赛克效应,但融合图像出现颜色失真和模糊效应。这主要因为基于小波的方法是分通道进行的,无法实现彩色图像的整体处理。目前已有的融合计算方法都无法达到色彩还原度高,图像模糊度小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多源多聚焦彩色图像融合技术中所存在的颜色失真以及模糊效应问题,提供一种多源多聚焦彩色图像的融合方法。
多源多聚焦彩色图像的融合方法,对彩色图像的整体处理以及采用克利福德shearlet变换的应用,该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将原始待融合的多幅彩色图像以二维可交换克利福德代数的形式进行建模,实现对彩色图像的整体处理;
步骤二、对步骤一中整体处理后的多幅彩色图像分别进行克利福德shearlet变换,获得每幅彩色图像的粗尺度系数和细尺度系数;所述克利福德shearlet变换用公式三表示为:
步骤三、对步骤二中获得的每幅彩色图像的粗尺度系数选择范数值最小的系数作为融合后的彩色图像的粗尺度系数;对步骤二中获得的每幅彩色图像的细尺度系数选择范数值最大的系数作为融合后的彩色图像的细尺度系数,最终获得融合后的彩色图像的多分辨率分析;
步骤四、对步骤三获得的融合后的彩色图像的多分辨率分析进行逆克利福德shearlet变换,获得融合后的彩色图像;
所述逆克利福德shearlet变换用公式四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05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头的电缆屏蔽层处理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全藕粉挤压膨化食品及生产方法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