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往复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8202.7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5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霍立祥;张士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B11/10 | 分类号: | B27B1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往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树木或者木材的电动往复锯。
背景技术
电动往复锯在切割树枝或者圆形木材时,由于锯条的往复运动,会把工件推向前方,从而会造成机器本身震动大,并且由于工件的运动与锯条的运动方向相同,切割效率会下降。现有的电动往复锯,包括基架、设置于所述的基架上的动力驱动机构、被所述的动力驱动机构驱动的锯条,所述的基架的前部具有挡件,所述的锯条自所述的挡件处呈线状向前延伸,所述的基架上设置有定位夹,该定位夹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基架上,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因而在连续切割不同尺寸的木头时,需要解锁锁定机构,手动调节定位夹的位置,从而使其能够夹住相应的木头,操作烦锁,锁定机构的细小另部件容易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往复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往复锯,包括基架、设置于所述的基架上的动力驱动机构、被所述的动力驱动机构驱动的锯条,所述的基架的前部具有挡件,所述的锯条自所述的挡件处呈线状向前延伸,所述的基架上设置有定位夹,所述的定位夹与所述的基架绕第一轴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定位夹包括定位夹本体,所述的定位夹本体的用于与待切割木头相抵触的一侧边缘为呈向内凹的弧形边缘,并且该弧形边缘上具有多个用于与待切割木头相抵触的齿,当所述的定位夹使用时,所述的定位夹本体与所述的挡件之间形成能够收容待切割木头的夹持空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齿为倾斜的倒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定位夹还包括定位夹连杆,所述的定位夹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基架绕所述的第一轴转动地连接。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定位夹本体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定位夹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二轴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定位夹本体与所述的定位夹连杆之间设置有限制两者的展开角度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的定位夹具有使用状态与收起状态,当所述的定位夹处于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定位夹本体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定位夹连杆相远离,当所述的定位夹处于收起状态下,所述的定位夹本体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定位夹相靠近。
其中,所述的第二轴位于所述的第一轴的前上方。
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基架上设置有禁止所述的定位夹连杆相对所述的基架向下转动的第二限位机构。
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基架与所述的定位夹连杆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所述的复位弹性件使得所述的定位夹连杆相对所述的基架向下转动复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定位夹本体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的锯条的左右侧。
其中,锯条所处的位置为前,基架所处的位置为后。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当电动往复锯在切割木头时,木头能够被夹设于挡件与定位夹本体之间,定位夹本体上的齿与木头之间产生摩擦,从而使得木头被较稳定地夹设于挡件与定位夹本体之间,便于完成切割,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全剖图(定位夹处于使用状态下);
附图2为本发明的全剖图(定位夹处于收起状态下);
附图3为本发明的切割前工作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切割后工作示意图;
其中:1、基架;2、锯条;3、挡件;4、定位夹;5、定位夹本体;6、定位夹连杆;7、第一轴;8、第二轴;9、第一限位部;10、第二限位部;11、复位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各附图所示,一种电动往复锯,包括基架1、设置于基架1上的动力驱动机构、被动力驱动机构驱动的锯条2。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控制器等。
基架1的前部具有挡件3,锯条2自挡件3处呈线状向前延伸,使用时,锯条2做前后往复切割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8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