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漏磁通的电感器组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0781.0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5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朱鸿;邵革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村(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0020 上海市黄浦区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漏磁通 电感器 组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器组装结构设计,尤其是涉及降低漏磁通的电感器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感器的基本结构是由导线环绕磁芯构成。在磁芯的外侧设置固定装置来组装磁芯和线圈,形成一个组装结构。在电感器工作时除了在磁芯内导引的主磁通外,还形成漏磁通。漏磁通可在磁芯外段和/或在固定装置内产生涡流,涡流可能导致磁芯或固定装置局部强烈地被加热。加热同时造成了功耗损失。
产生漏磁通的原因之一是固定装置不可避免地使用导磁材料,例如铁。这样,电感器产生的磁场将通过导磁材料形成漏磁通。当固定装置和磁芯的距离足够远时,漏磁通的影响在可容忍的范围。但在紧凑设计的电感器中,漏磁通的影响变得不可忽略。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合适的电感器组装结构,从而降低漏磁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漏磁通的电感器组装结构。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降低漏磁通的电感器组装结构,包括磁芯、线圈、固定座和至少一紧固件;该线圈围绕磁芯,并以该固定座夹置,该紧固件从轴向穿过该固定座,而将该线圈和该磁芯固定。该紧固件包含多个导磁部件、和至少一个非导磁部件,该至少一非导磁部件将该多个导磁部件连接成一整体,并使各导磁部件之间相隔一足以断开该紧固件的漏磁磁路的预定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固定座包含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底板,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垂直设于该底板两端,该磁芯放置于该底板上夹置于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紧固件的数量为一个,从轴向穿过该固定座的一侧以固定该磁芯及该线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固定座包含相对设置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该磁芯夹置于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紧固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从轴向穿过该固定座的两侧以固定该磁芯及该线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非导磁部件的材料为铝、塑料或尼龙。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组装结构的紧固件中加入非导磁部件来截断漏磁通,从而消除漏磁通产生的损耗,降低电感器的温度,提供电感器和所在电路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A、1B分别示出一个现有的电感器组装结构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2A、2B分别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组装结构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3A、3B分别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感器组装结构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描述一个通常的电感器组装结构,以解释漏磁通产生的原因。参照图1A、1B所示,通常的电感器组装结构10包括磁芯11、线圈12、固定座13和紧固件14。线圈12围绕磁芯11,二者以固定座13夹置。最后,紧固件14从轴向穿过固定座13,将线圈12和磁芯11固定。这里固定座13可以使用非导磁材料,然而紧固件14通常只能采用导磁材料,例如铁。这样,电感器上除了正常工作的主磁通外,还会产生漏磁通。当紧固件14与磁芯13之间存在较小的距离(g1,g2)时,漏磁通会较为显著。这样会极大地影响电感器的正常工作,大幅度增加电感器损耗,致使电感器温度升高,降低整个电路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思,提出一种电感器组装结构,以切断漏磁通的磁路。同时,保持电感器的紧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村(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未经田村(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0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