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电负载和蓄电池组的电的工作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0002.7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0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V.雷贝尔;J.科尔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H02G3/18;A01G3/05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魏***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负载 蓄电池 工作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电负载的电的工作器械,该电负载由可充电的容纳在罩壳中的蓄电池组(Akkupack)供应能量,其中电负载通过电的联接缆线与蓄电池组相连接。
背景技术
在私人的例如在专业的领域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利用蓄电池运行的工作器械。高效能的蓄电池例如在化学方面以锂为基础的蓄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从而也可利用该电的工作器械完成更高的要求的、更长的工作。因此,已知蓄电池绿篱修剪机、蓄电池机动锯以及蓄电池室外修剪机,其具有被推入工作器械的罩壳中的蓄电池组。
如果应利用室外修剪机或绿篱修剪机完成更大的工作,为了实现长的运行时间必须使用更大的蓄电池组,其大多数情况下与电的工作器械分离地由使用者承载。在此,联接缆线使由使用者承载的蓄电池组与在工作器械中的电负载相连接,其中,该联接缆线通过联接插头联接到蓄电池组处。在此,联接缆线的缆线走向(Kabelverlauf)任意呈现,其中该缆线走向可与待完成的工作相关地在使用者的运动自由度方面妨碍或限制该使用者。在这种类型的缆线引导中,缆线插头以机械的方式固定在插槽或罩壳处,以便防止由于在缆线处出现的拉力而使联接插头从在其位于蓄电池处的插槽中松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如此改进用于在工作器械中的电负载的由使用者承载的蓄电池组,即为使用者给出在人机工程学上有利的缆线引导,其也使出现在联接插头处的拉出力最小化。
实施成可背载的结构单元的蓄电池组具有在其罩壳壁中成型的缆线通道,该缆线通道通过在蓄电池组的罩壳边缘中的缆线出口被引导到工作器械的电负载处。为了完成工作,为使用者在结构上预定在人机工程学上有利的缆线引导,在其中联接缆线通过缆线出口从蓄电池组引导到负载。通过在缆线通道中非笔直的引导部,即使在外部的拉力作用到缆线上时也得到在缆线插头处较小的拉出力。
有利地,可背载的蓄电池组具有至少一个在其罩壳壁中成型的缆线通道,其通过不同的缆线出口在蓄电池组的罩壳边缘中离开,从而可以不同的路径将联接缆线引导到工作器械的电负载处。在进行工作之前,使用者具有自由的选择,使用者选择对于其在人机工程学上合适的缆线引导,以用于之后通过相应的缆线出口将联接缆线从蓄电池引导到负载。
有利地,缆线通道构造成槽,从而在更换缆线引导时可简单地取出联接缆线并再次插入联接缆线。
作为另一发明设置成,缆线通道布置在位于罩壳的罩壳壁和布置在罩壳中的电池组(Zellpack)之间的结构空间中并且构造成朝向罩壳壁的外表面敞开。由此,缆线通道的横截面以下沉的方式容纳在蓄电池组的罩壳中,而不增大罩壳的结构体积。此外保证从罩壳之外对缆线通道的可接近性。
优选地,罩壳壁为罩壳的背板,其中缆线通道自身成型在该背板中。有利地,该背板以与使用者的背部相匹配的方式成型,例如弯曲;在此,在保持在罩壳中的蓄电池组的电池组和罩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Leeraum),其作为结构空间容纳缆线通道的体积。由此,缆线通道以简单的方式容纳在位于背板的外表面和布置在罩壳中的电池组之间的结构空间中并且朝向背板的外表面设计成敞开的槽,以便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联接缆线从一个缆线出口到另一缆线出口的转移。
有利地,结构空间为空腔;也可为适宜的是,该空腔设置成利用材料填充的空间,例如通过相应地设计背板。那么,缆线通道的横截面(除了其敞开的侧边之外)完全地嵌入该材料中。
此外,在背板中以下沉的方式设置有电的接线盒,其中有利地缆线通道以在背板中下沉的方式从接线盒起伸延到位于罩壳边缘的区域中的缆线出口处。由此,在使用者的背部和蓄电池组的罩壳之间引导的缆线完全地位于蓄电池组的罩壳的外轮廓之内,从而与缆线出口的选择无关地,使用者不会感觉到干扰的缆线区段。
为了合适地选择联接缆线的可能的引导,设置成,在罩壳的窄侧中构造多个缆线出口。因此,多个缆线出口可布置在罩壳的侧向的竖侧(Hochseite)中,由此缆线引导可简单地与使用者的身高相匹配。
如果在背板的垂直的纵轴线的两侧上分别至少一个缆线出口位于罩壳的边缘中,联接缆线的引导可以简单的方式被更换成用于惯用右手者或用于惯用左手者。
缆线通道的通入到在罩壳的竖侧的区域中的缆线出口中的端部区段相对于竖侧自身具有不等于90°的出口角(Austrittswinkel)。适宜地,该出口角小于90°、优选地选择为约45°并且利用其角开口(Winkelöffnung)面对罩壳的底部,从而在缆线通道中通过出口引导出来的联接缆线跟随重力向下伸延并且因此可容易地在使用者的手臂之下引导穿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未经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0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