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稀土元素示踪农业面源磷素流失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8688.6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3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凌青;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水俤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稀土元素 农业 面源磷素 流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环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稀土元素示踪农业面源磷素流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湖库水体氮磷负荷的主要来源。磷是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磷是反应性溶质,迅速被土壤矿物吸收固定或为微生物固持;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方式是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磷肥和有机肥的过量施用,造成土壤中磷素富集,增加了磷素的流失风险。为研究农业面源磷从源到汇迁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示踪法是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研究土壤中磷流失的示踪方法主要是同位素示踪法,也有用石膏标记法、137Cs和210Pb示踪法研究土壤磷淋失机理的报道。迄今具有环境友好性的农业小流域多来源磷素示踪方法未见报道。
稀土元素是一组包括从La到Lu以及Sc、Y的17种元素,且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离子半径和化学性状相近,使之在自然界中常以共生方式参与地球化学过程;二是不同稀土元素间的化学性质存在微小差异,导致相互之间会产生有规律分异。这种单个重金属不具备的分异特性,使稀土元素在物质来源回溯领域具有良好的示踪功能。由于稀土元素在水体中含量低、滞留时间短,主要以颗粒态搬运沉积,以及在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组分变化较小,因而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源示踪剂,目前主要运用在矿物成因和转移、以及土壤侵蚀和沉积物溯源等方面。
稀土元素能与土壤颗粒物或团聚体紧密结合、易于测定且费用低、背景值低、不影响沉积过程、不易被植物吸收、对环境友好、具有多来源示踪能力。利用稀土元素示踪农业面源磷素流失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方法,可以对复杂地形、多种磷素来源农业小流域的磷素迁移转化途径进行快速准确的辨识;同时,此种方法适用尺度可大可小,为农业面源磷污染的高风险区识别和源阻断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定精准度高、测定快捷、设备简单、环境友好型的农业面源磷素流失示踪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测试各个分区域中不同种稀土元素的背景含量,测试降雨后测试区域每种稀土元素的流失总量,联立方程,解得各个分区域的元素流失系数,从而计算得到每个分区域中磷素的流失速率和流失量,反溯磷素在复杂流域随径流流失的高风险区。
本发明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测试区域按磷素流失难易程度划分为n个分区域,1≤n≤17,相应预选n种稀土元素;
2)、测定n个分区域中磷素和n种稀土元素的每种稀土元素的背景含量W;
3)、降雨过程中采集测试区域出口的径流样品U,并测定径流总量S,用0.45μm滤膜过滤径流样品,分出水样及颗粒物样品;
4)、用HNO3、HF和HClO4混合酸将颗粒物样品消解后,同水样一起采用ICP-MS测定n种稀土元素的每种稀土元素的含量M,所述的混合酸中HNO3、HF和HClO4的体积比为3:6:1,混合酸的加入量为200ml/g颗粒物样品;每种稀土元素的流失总量T=(M*S)/U;其中,T为每种稀土元素的流失总量,单位为mg,M为每种稀土元素在径流样品中的含量,单位为mg,U为径流样品量,单位为g,S为径流总量,单位为g;
5)、计算每个分区域的元素流失系数:
T1=W11R1+W12R2+W13R3+……+W1nRn
T2=W21R1+W22R2+W23R3+……+W2nRn
T3=W31R1+W32R2+W33R3+……+W3nRn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86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吸油烟机的油烟分离器
- 下一篇:新型油烟机排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