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及多轮加载车辙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8030.5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葛折圣;张尤平;邓陈记;李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体 沥青 混合 料试件 制作 加载 车辙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路面内部材料渗水性能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圆柱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及多轮加载车辙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工业CT扫描室内成型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如图1,其中的空隙分布结果表明,试件内部的空隙沿试件深度的分布呈现较强的变异性。一般情况下,试件顶部与底部的空隙数量明显多于中部。
多轮旋转加载轮辙仪RLWT(Rotary Loaded Wheel Tester or Rutmeter,商业名称为CPN)在1990年代末产于美国。用于评价直径100mm 及150mm 的实心圆柱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抗变形性能。RLWT 车辙仪在旋转大轮边缘设置10 个小橡胶轮。试验过程中,高速、单向旋转的橡胶轮在试件表面同时施加平行和垂直于试件表面的作用力,类似于行车荷载对实际路面的作用过程。自动测试和记录车辙深度及相应的加载次数。最大车辙测试深度为6.35mm,最大加载次数为60000 次。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指标是指定加载次数下产生的车辙深度,或指定的车辙深度所需加载次数。
由于试件内部空隙沿深度方向分布的变异性,现有方法不能反映试件中部及底部的材料的抗变形性能。因此,试验结果应用于验证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不具有代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表面加载的多轮车辙试验方法的不足,提供圆柱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及多轮加载车辙试验方法,本发明可用于检测试件内部材料的抗变形性能,为验证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沥青路面抗变形性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圆柱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在直径为100mm、厚度为5~10mm的圆形钢板底模表面上设置1个底面中心与钢板表面中心相同位置的圆锥体芯模,圆锥体芯模底面位于钢板表面内;
(2)在圆形钢板底模圆周处套上与试件高度相同的空心圆柱形侧模,空心圆柱形侧模内径与圆形钢板底模直径一致;
(3)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T0704-2011“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静压法)”或T0736-2011“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制作方法(SGC方法)”制作带圆锥形孔的圆柱体试件。
进一步的,所述圆锥体芯模采用钢质材料。
进一步的,圆柱体试件外形尺寸为:直径100mm,高50mm~100mm。
进一步的,圆锥体芯模底面直径为圆柱体试件直径的0.2~0.8倍;圆锥形孔的深度为圆柱体试件高度的0.2~0.8倍。
上述制作方法制得的圆柱体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多轮车辙试验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带圆锥形孔的圆柱体试件安装在多轮旋转加载轮辙仪的底座上,试件带孔的表面向上。在60℃的水中浸泡40~90min,使得试件内部充分浸水,各部分温度均达到60℃;
②用表面粗糙的硬质橡胶制作的锥形橡胶块填充试件表面的所述圆锥形孔;锥形橡胶块尺寸与圆锥孔尺寸相同,试验过程中,通过锥形橡胶块表面与多轮旋转加载轮辙仪的橡胶轮表面摩擦传递平行于试件表面的作用力;垂直方向的作用力也通过锥形橡胶块传递至试件内部;
③启动多轮旋转加载轮辙仪开始试验,当最大车辙测试深度为6.35mm或最大加载次数为60000次时,终止试验;
④试件抗变形性能的评价指标为:加载次数为20000次时产生的车辙深度或车辙深度为1.0mm时的加载次数。
本发明将多轮旋转加载轮辙仪的橡胶轮的2个方向的荷载传递、作用至试件内部,实现对试件内部材料的抗变形性能的检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及有益效果:
(1)与现有成型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圆柱体、带孔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简易制作方法;
(2)与现有对实心圆柱体试件表面加载的多轮车辙试验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了试件内部材料的抗变形性能的检测方法。为验证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抗变形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室内成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内部空隙沿试件深度的分布图。
图2为实例中圆锥形孔的圆柱体试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试件成型用的底模、芯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8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蜡烛支架
- 下一篇:一种LED灯的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