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壳聚糖碘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6029.9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3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郑茂鑫;黄昌平;聂开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扬生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08 | 分类号: | C08B37/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020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聚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原料,特别涉及壳聚糖碘,还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壳聚糖是一种生物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化合物,吸附碘后,碘的热稳定性大大提高,壳聚糖碘可释放出元素碘,因而具有强的消毒杀菌作用。有文献报道了壳聚糖碘的灭菌效果(见《壳聚糖碘液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载于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0年05期)。
壳聚糖碘是一种高效、广谱、无毒的高分子医用消毒杀菌材料。它能逐步释放出碘而发挥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死亡,对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效,其特点是对组织刺激性小。目前,壳聚糖碘的制法有固相反应法和液相反应法,使用的壳聚糖通常是水溶性壳聚糖。液相反应法生产壳聚糖碘一般能生产到较纯净的产品,但成本较高。固相反应法生产壳聚糖碘简便易行,适于大规模生产,但有反应不完全、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缺点。采用固相反应法生产壳聚糖碘,在壳聚糖与碘反应时,传统方法是采用能产生I3-的催化剂加速反应,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常用的有碘化氢(HI)、碘化钠(NaI)等,催化剂使碘离子(I-)首先与碘分子(I2)生成I3-,然后与壳聚糖结合生成壳聚糖碘。采用此法工艺不易控制,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涉及壳聚糖碘的专利申请件仅有94107473.0号《壳聚糖碘创烧伤敷料的制备》、200410052654号《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方法》、201010149420号《一种广谱触杀止血型医用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这些技术方案都不是固相反应法生产壳聚糖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质量稳定、成本低的固相制备壳聚糖碘的方法,使用非水溶性壳聚糖为原料,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人提供的制备壳聚糖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 按照质量比将壳聚糖1~6份和碘1份,加入固相反应器中,严密加盖;反应器缓慢旋转10~30min,使物料混合均匀;
第二步 接着缓慢加热到60℃~90℃,之后恒温8~16h;过程中,反应器每隔30~60min作正反交替的旋转运动,直到反应完成为止;
第三步 反应结束后,停止反应器旋转,待物料冷却至室温后,出料,过筛,得到的细粒即为壳聚糖碘产品;
其中所述壳聚糖为非水溶性壳聚糖。
上述壳聚糖类原料中,壳聚糖的粘度为0.02~0.10Pa·s。
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中,反应器的旋转速度控制在100r/min以下。
上述第三步中,所述过筛的目数为60目以上。
发明人指出:反应器加盖密封,是因为碘和壳聚糖碘都具有挥发性,在密闭的环境中反应,能减少挥发散失。
本发明方法的原理是碘能氧化壳聚糖分子末端的-RH基团(壳聚糖本身含有少量的水):
-RH+I2+H20→ -ROH+2I-+3H+
可生成大量的I-,与I2结合为I3-,进一步与H+结合为HI3,最后与壳聚糖络合形成壳聚糖碘。
本发明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壳聚糖碘,不使用任何催化剂,生产出质量稳定、产量高的壳聚糖碘,为壳聚糖碘开辟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此壳聚糖碘作为原料可制备成适用于腔道用、外用的各种药物剂型、医用材料、消毒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l 称取壳聚糖10kg、碘l0kg加入固相反应器中,加盖密封,反应器以50r/min的速度旋转10min,使物料混合均匀;缓慢加热到60℃,保持恒温8h;反应过程中,反应器每隔30min不断地作正反交替的旋转运动,使物料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停机,待物料冷却后,启盖出料,过65目筛即得壳聚糖碘19.8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扬生医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扬生医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60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包带精确计量出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卫生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