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紧套光缆及其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4218.2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3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曹龙飞;王小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缆 及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通讯及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套光缆及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FTTH的发展,室内光缆的用量逐年增加,紧套光缆作为一个成熟产品被广泛使用,楼宇内的布线如蜘蛛网一样,在后期的维修中,现有的光纤缺乏信号反馈及节点只能定位的功能,维修人员很难从光纤的一个节点找到另一个节点,不利于找到故障点,这样故障排除时间提高,也增加了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智能定位故障点的紧套光缆及其模具,具体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紧套光缆,包括外护套、加强件、光纤、内护套以及至少两根铜丝,所述内护套设于所述外护套内,内护套内设有所述光纤,所述外护套与紧套光纤之间设有加强件,所述铜丝均匀地分布于外护套的内周。
所述紧套光缆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加强件为片状的芳纶丝带。
所述紧套光缆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内护套设于所述外护套的中心轴向位置
所述紧套光缆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铜丝的一端连接有警铃,铜丝的表面印有标识。
所述紧套光缆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光纤设于内护套的中心轴向位置。
生产所述紧套光缆的模具,所述模具为半挤管式,有助于削减部分挤出压力,包括外膜,内膜以及成型管,所述内膜设于外膜内,内膜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成型管,成型管的管壁内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铜丝管。
所述模具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铜丝管部分设置于成型管的管壁内,剩余部分处于成型管的中空部分,形成一弧面。
所述模具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内模的承径部分为一锥面。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所述光缆能进行智能定位故障节点,降低维护费用;比常规用的室内光缆弯折时应力更均匀;抗拉强度更好。所述模具采用鱼嘴式眼模可以很好的保证生产质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断纤,有效地定位两根铜丝。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紧套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紧套光缆的内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紧套光缆的模具出料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护套,2-加强件,3-内护套,4-光纤,5-铜丝,6-外膜,7-内膜,8-成型管,9-铜丝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对照图1,本发明提供的紧套光缆,包括外护套1、加强件2、光纤4、内护套3以及两根铜丝5,本实施例采用的加强件2为片状的芳纶丝带,保证紧包光纤4的体积小,重量轻。内护套3设于外护套1的中心轴向位置,内护套3的中心轴向位置设有光纤4。外护套1与紧套光纤4之间设有芳纶丝带。铜丝均匀地分布于外护套1的内周。铜丝5作为反馈线,铜丝5的一端连接有警铃,铜丝5的表面印有标识,可以很好的解决在用户使用时,由于长度较长,无法准确确认铜丝具体为哪一根的难题;同时可作为加强件增加缆的机械性能。
对照图2及图3,根据该紧套光缆提供的生产用模具为半挤管式,包括外膜6,内膜7以及成型管8。半挤管式的内模有承径部分,但比较短,装配时内模的承径端面缩进外模口端面,有助于削减部分挤出压力,同时由于半挤管式较挤管式模具挤出时料流收到一定的压力,所以护套层的紧包度要高于挤管式模具。内膜7设于外膜6内,内膜7的出料端连接成型管8。本实施例的成型管8直径为1.1mm。内模的承径部分为一锥面。成型管8的管壁内关于成型管8的中心轴中心对称地设置有两个铜丝管9,形成“鱼嘴”。本实施例的铜丝管9的内径为0.45mm。铜丝管9部分设置于成型管8的管壁内,剩余部分处于成型管8的中空部分,形成一弧面。在光缆成型过程中,光缆经过“鱼嘴”时,内护套3自成型管8通过,铜丝自铜丝管9通过,由于外膜6中料流的压力和温度,可保证铜丝与内护套3受挤压而部分嵌入内护套3内。铜丝受“鱼嘴”约束,对称地分布于紧套的两侧。铜丝约有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体积在内护套3内,保证铜丝不在两层之间产生滑动,从而在通电时不短路。采用鱼嘴式眼模可以很好的保证生产质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断纤,有效地定位两根铜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42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组
- 下一篇:动力电池组的一致性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