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回收乙醇的药物提取装置及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4045.4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7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文;张详安;严顺;汤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天龙轻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325025 浙江省温州市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回收 乙醇 药物 提取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回收乙醇的药物提取装置及其工艺,属于制药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药物提取是对动物、植物和矿物质等天然物中的药物活性成分进行提取的过程,其中,植物含有的药物活性成分对治疗疾病具有独特优势,因而植物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备受关注。药物提取法包括溶剂法、蒸馏法和升华法,后两种方法的适用面窄、耗能高,因而不能普遍使用,工业上多采用溶剂法提取药物。溶剂法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根据药物活性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当溶剂提取药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常见的溶剂有水、乙醇、丙酮、苯和石油醚等。
药物活性成分多数具有亲水性,在提取亲水性药物活性成分时,常采用水和乙醇这两种无毒、污染小且容易分离的溶剂。如中国专利CN102552363A公开了一种用乙醇提取野菊花中药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将野菊花原料粉碎后加入乙醇溶液,置于多功能提取罐中,加热加压提取1-3次,每次2h,提取液合并过滤,得到总提取液,将总提取液减压浓缩,制成野菊花浓缩液后,高速离心、干燥得到野菊花提取物。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711790A公开了一种用水提取野生核桃楸树皮中药物活性成分的方法,将核桃楸树皮加5倍重量水浸泡24h后,加热至100℃持续30min,过滤,滤渣重复提取一次,将两次滤液混合并加热浓缩后即可。上述技术中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中除了含有药物活性成分外,还含有淀粉、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会降低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纯度,因而需要进一步除去上述杂质。
为了除去上述杂质,通常用乙醇对提取物进一步纯化,中国专利文献CN101045134A公开了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原料药加入多功能提取罐中与水一起加热煎煮,过滤后得滤液I,向药渣中加水再煎煮一次,过滤得到滤液II;将滤液I、II合并输入双效浓缩器中加热浓缩成稠膏;将稠膏置入醇沉罐中加乙醇冷却搅拌,静置后取上清液经过滤、浓缩和干燥得到活性成分粉体。上述技术向浓缩后的水提取物中加入乙醇并在醇沉罐中进行纯化,药物活性成分进入醇沉罐的上清液中,同时杂质沉淀在醇沉罐底部,实现了对提取物进一步纯化的目的,但是醇沉罐底部的沉淀中仍含有大量的乙醇,如果直接将沉淀丢弃掉,势必会造成乙醇原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提取物进一步纯化后剩余的沉淀中仍含有大量乙醇无法得到回收,造成了原料的浪费;进而提出一种可以回收醇沉罐沉淀中乙醇的药物提取装置及其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回收乙醇的药物提取装置,包括
第一提取罐,所述第一提取罐上设置有溶剂进口和出液口;
第一浓缩器,所述第一浓缩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稠液出口,所述第一提取罐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浓缩器的进液口相连通;
醇沉罐,所述醇沉罐上设置有稠液进口和上清液出口,所述第一浓缩器的稠液出口与所述醇沉罐的稠液进口相连通;
所述醇沉罐上设置有用于加热该罐内杂质沉淀的加热部件;
醇冷凝器,所述醇冷凝器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醇沉罐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醇沉罐的出气口与所述醇冷凝器的进气口相连通。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用于向所述醇沉罐内提供热蒸汽的蒸汽进口,所述蒸汽进口设置在所述醇沉罐的下部。
还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提取罐的溶剂进口相连通;
介质储罐,所述介质储罐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浓缩器上设置有介质出口,所述第一浓缩器的介质出口与所述介质储罐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介质储罐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液口相连通。
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浓缩器上设置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第一浓缩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浓缩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液口相连通。
还包括醇浓缩器,所述醇浓缩器上设置有进液口和稠液出口,所述醇沉罐的上清液出口和所述醇浓缩器的进液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天龙轻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天龙轻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40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轮机桨叶密封结构
- 下一篇:阻燃石头纸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