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滑动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和隔震就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2661.6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9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贾强;范夕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36;E04B1/9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滑动 支座 建筑物 移位 就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木建筑技术,尤其是一种具有滑动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和隔震就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移位技术是将既有建筑整体移位至新址,解决了城市发展中拆迁和保留之间的矛盾,保护了有文物价值的历史建筑。建筑物移位前,需通过结构托换将上部结构与基础截断,使上部结构的荷载转移至托换结构,在托换结构与轨道之间安放行走装置(滚轴、滑块或滑车),形成可移动建筑物,然后由牵引装置移至就位位置。建筑物移到指定位置后,需要与新基础连接。
通过框架柱托换节点受力机理的研究发现,托换梁的支座(滑块)位置应设置在剪跨比(托换梁高度与支座至框架柱柱根水平距离之比)为0.5~1.0 范围内。否则剪跨比太大,托换梁弯矩越大,导致托换连梁与柱间结合面受拉破坏; 剪跨比太小,导致结合面发生剪切破坏。实际工程经常采用的滚轴支座移位行走装置,其位置随着建筑物移动而变化,剪跨比可能超出该范围,对托换结构受力产生不利影响。
传统移位就位连接方法为直接座浆或预留钢筋(预埋件)焊接。为了实现就位连接并起到隔震作用,将行走装置(滑块)与橡胶支座相结合, 形成组合支座式就位连接方式。不仅提高了移位建筑的抗震性能,又利用了行走装置降低了造价。
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移位的支座滑移装置”(ZL02157992.X)提出了在上、下滑面间设置减摩材料,实现建筑物移位的装置,但未提出支座安放的合理位置,也未提出就位连接时形成隔震系统的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滑动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和隔震就位方法,该方法保证了移动过程中剪跨比不变,与滚轴移位方式相比托换结构的受力更加合理;就位后,滑块可以不取出,与橡胶支座共同形成隔震系统,不仅提高了移位建筑的抗震能力,还降低了造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滑动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和隔震就位方法,步骤如下:
1)在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两侧建造移位轨道,在移位轨道上连续铺设光滑的钢板作为下滑面,钢板下滑面靠近框架柱的安装位置,即剪跨比为0.5~1.0 范围内安放滑块,滑块是将聚四氟乙烯板热熔于钢支座底部,钢支座顶部通过焊接的预埋锚筋与托换梁相连;所述剪跨比为托换梁高度与钢支座至框架柱柱根水平距离之比;
2)以滑块为支撑搭设托换梁模板,绑扎托换梁钢筋,浇筑托换梁混凝土;
3)施工与移位方向相垂直的连系梁;
4)移位前截断移位建筑物框架柱与基础的连接,移位建筑物上部荷载的传递途径从截断前的通过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基础传至地基,变成了通过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托换梁、滑块、移位轨道传至地基;
5)为防止移位过程偏离方向,设置一条沿移位方向的导向轨道;
6)通过牵引或顶推设备移至就位位置;
7)在移位建筑周边托换梁与移位轨道间设置若干橡胶支座,为隔震建筑提供恢复力,保留滑块,与橡胶支座共同形成隔震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滑块位置固定于托换结构,保证了移动过程中剪跨比不变,与滚轴移位方式相比托换结构的受力更加合理;就位后,滑块可以不取出,与橡胶支座共同形成隔震系统,不仅提高了移位建筑的抗震能力,还降低了造价。隔震后,不必再对上部主体结构抗震加固,对于抗震性能差而又需要保护原有风貌的历史建筑,效益更加显著。
附图说明
图1 是移位过程中的托换梁、连系梁、滑块和移位轨道平面图;
图2 是移位过程中的托换梁、连系梁、滑块和移位轨道立面图;
图3 是滑块安放的合理范围说明图;
图4是实例中的滑块支座和导向轨道图片;
图5是实例中的滑块支座和橡胶支座组成的隔震系统图片;
图中:1——移位轨道;2——托换梁;3——连系梁;4——滑块;5——滑块安放的合理范围;6——框架柱;a——滑块支座中心至框架柱柱根水平距离;h——托换梁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具有滑动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和隔震就位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26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湿地简易水处理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垂钓手竿的泄力与收放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