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链含有芦竹碱结构的聚丙烯酸酯防污共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2079.X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0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东;方龙;刘馨;孙德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34;C08F220/36;C08F218/08;C09D133/12;C09D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芦竹 结构 聚丙烯酸酯 防污 共聚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酸酯防污共聚树脂,特别是涉及一种侧链含有芦竹碱结构的聚丙烯酸酯防污共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航运、海防、海滨电厂以及水产养殖等的发展,海洋生物的污损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海洋生物的污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降低海洋生物污损的危害,防止海洋污损生物对海上设施和船舶的污损,长期以来,人们研究了很多的防污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等方法。
在诸多防污技术中,化学防污涂料法在海洋污损生物的防治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因其具有经济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防污涂料由于防污剂的毒性太大,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已经被禁用或限用,故开发新型、广谱高效、环保的防污涂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无毒防污涂料的发展依赖于新型防污剂的发展和新型树脂的开发两条主线。其中树脂作为决定防污涂料性能的关键组分,基体树脂自身也被赋予防污的功能,这样不仅使树脂具有成膜物的一切功能,还使树脂本身具有优秀的防污性能。开发含有杀菌官能团的基体树脂,使其所引进的化合物结构本身无毒或低毒,降解后又对环境无污染,对新型无公害防污涂料的发展意义重大。
芦竹碱类化合物属于天然吲哚类化合物,对藤壶和贻贝均有较强的防污活性,开发此类化合物在防止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方面的应用具有较大的潜力。日本授权公开号JP2008034770,JP2000302816,JP2003055112公开了芦竹碱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防污涂料中的应用,本发明从开发无毒防污涂料的角度出发,合成一种新型的侧链含有芦竹碱结构的聚丙烯酸酯共聚树脂,其结构国内外未见报道,这种侧链含有芦竹碱结构的聚丙烯酸酯共聚树脂分子量较大,因此在应用过程中不易扩散流失,同时又可以通过酯基的水解而均匀地释放杀菌剂,从而使杀菌剂得到高效利用。此发明对新型防污涂料树脂的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链含有芦竹碱结构的聚丙烯酸酯防污共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树脂作为防污涂料成膜剂,具有良好防污性能和自抛光性能,且树脂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一种侧链含有芦竹碱结构的聚丙烯酸酯防污共聚树脂,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可用如下通式表示:
式中R1,R2为烷氧基,或羟基,或氨基;R3,R4,R5,R6为氢或甲基;R7为烷基酰氧基,或苯基,或氰基;R8,R9,R10,R11为氢,或烷基,或烷氧基,或硝基,或C氯,或溴;a为0~12000;b为2~4000;c为0~12000;d为0~5000。
一种侧链含芦竹碱结构的聚丙烯酸酯防污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实施:在适量有机溶剂中加入适量的3-(N-甲基-N-取代丙烯酰氧乙氨基甲基)取代吲哚和其它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含烯基单体,再加入适量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0~100℃,保温反应3~8小时,即可得到淡黄色澄清透明的侧链含芦竹碱结构的聚丙烯酸酯防污共聚树脂,上述所述的3-(N-甲基-N-取代丙烯酰氧乙氨基甲基)取代吲哚可以是3-(N-甲基-N-丙烯酰氧乙氨基甲基)取代吲哚,或3-(N-甲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氨基甲基)取代吲哚;上述所述的取代吲哚的取代基可以是氢,或烷基,或烷氧基,或硝基,或氯,或溴,取代基的数量可以是一取代,或二取代,或三取代,或四取代;上述所述的有机溶剂可以是二氧六环,或二氯乙烷,N,N-二甲基甲酰胺,或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或多种混合物;上述所述的引发剂可以是偶氮二异丁腈,或偶氮二异庚腈,或过氧化二苯甲酰。将该树脂作为防污涂料的基础树脂配置防污涂料,防污涂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具有优异的自抛光性能和防污性能。
下面通过实例予以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20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附标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由生物质原料制备纸浆并联产生物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