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琥宁注射液配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1651.0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8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杰;白宗锋;武东亮;陈水库;云小利;孟全新;任立志;程功华;李学芹;丁红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365;A61P11/00;A61P31/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950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琥宁 注射液 配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剂的配制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穿琥宁注射液优于传统工艺的新配制工艺。
背景技术
穿琥宁注射液被誉为“中华抗生素”,其主要成分为穿琥宁,辅料为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β-巯基乙醇,化学名称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本品为几乎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液体,用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其疗效好,副作用少,市场需求量大。
国内有少数企业生产,采用的配制生产工艺均是传统工艺:按标示量110%计算原料使用量;量取注射用水于配制罐中,降温至50~60℃,取适量注射用水将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配溶解完全,搅拌均匀备用;将碳酸氢钠加入稀配罐,搅拌溶解,再加入主料,搅拌溶解后加入缓冲对溶液和β-巯基乙醇,搅拌溶解测药液PH值应在6.4~6.6之间,最后加入药用炭,搅拌10分钟,静置20分钟。经钛棒、0.45um、0.22um滤膜(0.45um滤膜起泡点压力≥0.24Mpa,0.22um滤膜起泡点压力≥0.34Mpa)过滤至可见异物合格,送检半成品合格交灌封工序。
因穿琥宁注射液配制过程原料含量下降较高达到8%-11%,灯检废品率也高达为3.5%,导致生产成本高,并且存在一定的潜在隐患,直接影响该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经分析得出,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传统配制工艺对药液的处理方法不合理,导致产品的澄清度不合和纤维较多,在产品配制过程中,虽经过三级过滤,但对于该产品的过滤效果差,不能有效地保证澄明度和纤维等杂质过滤完全,另外活性炭能对原料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从而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对此我们经过对比筛选,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和验证,确认使用纳滤膜(LZ-5T/H)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按改进后的工艺生产,灯检废品率降低为0.3%,与原工艺相比,高了3.2%,产品收率提高,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往穿琥宁注射液传统配制工艺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收率高,成品质量更加稳定的配制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处方每1000ml用量,原辅料有:穿琥宁20.0g、碳酸氢钠3.8g、磷酸二
氢钠3.5g、磷酸氢二钠1.4g、β巯基乙醇1.0g,新鲜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1) 按投料比100%计算穿琥宁使用量;
(2) 量取注射用水于配制罐中,降温至50~60℃,将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配制成缓冲对溶液,搅拌溶解放置备用;
(3) 将碳酸氢钠加入稀配罐,搅拌溶解,再加入穿琥宁,搅拌溶解后加入步骤(2)配制罐的缓冲对溶液和β-巯基乙醇,搅拌溶解,测药液PH值至6.4~6.6;
(4) 用纳滤膜过滤后,送检中间产品合格后交灌封工序。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按该配制工艺制得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
(1)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 产品质量更加稳定,生产成本下降,市场竞争力增强;
研究报告:
检验依据: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0015)-2002
药品来源:用本发明的穿琥宁注射液配制工艺各中试三批的样品。每批50万ml,均严格按处方工艺要求100%投料。
检验结果:新工艺样品全检结果均符合规定。原传统工艺的灯检废品率为3.5%;新的配制工艺灯检废品率为0.3%。
新工艺中试灯检废品率、成品收率统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1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 下一篇:车辆用太阳光线跟踪太阳能电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