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9918.2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奉宽;黄义杰;陈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上荧光粉层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具有耗电量小、寿命长、反应速度快、以及体积小等优点,目前全球白光LED照明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尤其在手机面板背光源、照明以及汽车产业的应用更有无穷潜力。
目前市场上白光发光装置主要分为两大主流。第一为利用荧光粉将蓝光LED或紫外UV-LED所产生的蓝光或紫外光分别转换为双波长(Dichromatic)或三波长(Trichromatic)白光,此项技术称之为荧光粉转换白光LED(Phosphor Converted-LED);第二类则为多芯片型白光LED,经由组合两种(或以上)不同色光的LED组合以形成白光。目前市场上白光LED商品以蓝光LED芯片搭配黄光荧光粉最为普遍,主要应用于灯泡、手机面板、汽车照明、路灯,手电筒等各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以市场上最常看到的蓝光LED芯片搭配黄色荧光粉的白色发光装置而言,黄色荧光粉的涂布方式对发光分布及色温的均匀度影响很大,会有光谱上的缺陷,显色性(或称“演色性”)较差。
如图1所示,传统的荧光粉涂布方式是将荧光粉胶体直接点胶在基板10和发光二极管芯片20上方,形成荧光粉层30,然而因为荧光粉层30为胶体会有流动现象,使荧光粉层30大部分层积于发光二极管芯片20的边缘,使发光二极管芯片20顶面的荧光粉层的厚度较侧面为薄。以蓝光LED芯片加上黄色荧光粉为例,前述结构将使侧面产生的黄光较多,而中间区域的黄光较少,因此整个发光装置会有周围偏黄的黄晕及空间色偏现象,造成视觉上的不舒服,容易疲劳等缺点。
如下表一所示:
就上述表一的蓝光LED芯片加上黄色荧光粉的发光装置为例,在发光装置的中间区域(0度)时,色温值(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简称CCT)为6497K,而在出光边缘处(±90度)时的色温平均值为4644K偏黄,中间区域与边缘区域的色温差值为1853K,色温差值越大,则代表黄晕现象及空间色偏现象越明显。
又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传统的发光装置,是将发光二极管芯片20设置于一反射杯40的底部,再将荧光粉胶体以点胶方式涂布于发光二极管芯片20上方,在反射杯40的限定空间内形成荧光粉层30,然而荧光粉胶体由于流动、沉淀及表面张力现象,使荧光粉层30会有中间外凸,而周边靠近反射杯40内侧下陷的情形,造成发光二极管芯片20上方的荧光粉层30的厚度不均匀,造成出光时色温不均匀的黄晕现象。
发明内容
于是,为解决上述缺失,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发光装置,透过荧光粉层的结构改良,降低发光装置中间区域与边缘区域的色温差值,降低黄晕现象及空间色偏现象,使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效果好,演色性佳,照度均匀。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一基板、一设置于该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及一荧光粉层,该荧光粉层覆盖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该荧光粉层具有一第一覆盖部分及一第二覆盖部分,该第一覆盖部分覆盖该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顶面,该第二覆盖部分位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周边区域基板的表面,且该第二覆盖部分的顶面与该第一覆盖部分的顶面具高度差,该第二覆盖部分的顶面低于该第一覆盖部分的顶面。
其中,该荧光粉层的第一覆盖部分的顶面为一平面,第二覆盖部分的顶面为一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99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沉积方法和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平坦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