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外冲击波治疗设备的B超定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8551.2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0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裴均杰;许善红;徐青;郑福均;赵研文;陈同华;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精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8/00 | 分类号: | A61B8/00;A61B17/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01713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冲击波 治疗 设备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体外冲击波治疗设备的B超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体外冲击波设备主要包括碎石机和心血管治疗系统。
目前,体外冲击波设备对点目标的定位主要采用B超定位机构,其基本结构包括治疗头和设置在治疗头上的B超探头、电磁波源,B超探头安装在体外冲击波设备上,B超探头工作,在检测到点目标后,再用手动将电磁波源的焦点与B超探头搜索到的病灶(点目标)重合,这样,波源发出的冲击波就会聚焦在点目标上,对疾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
然而,现有技术中B超探头的定位主要依靠手动定位,将仪器设置成多角度自由选择或曲臂传动的样式,其结构较为复杂,而曲臂或旋转角度越多,在调整后需要固定的点就越多,增大劳动强度;而曲臂或旋转角度少的时候,其定位角度就会受到较大的限制,不能够适应复杂环境下的工作。
因此,特别需要体外冲击波治疗设备的B超定位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B超定位机构结构复杂,定位效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体外冲击波治疗设备的B超定位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体外冲击波治疗设备的B超定位机构,包括治疗头和设置在治疗头上的B超探头、电磁波源,所述电磁波源通过曲臂设置在治疗头上,所述B超探头探测点轴心线与电磁波源焦点轴心线相交,体外冲击波治疗设备的B超定位机构,还包括位移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位移机构和旋转机构主要包括B超探头和电磁波源,所述位移机构是电磁波源沿B超探头探测点轴心线上下运动,所述旋转机构是电磁波源围绕B超探头探测点轴心线旋转。
在本发明中,所述位移机构是采用低速电机、驱动丝杆、导向轴和直线轴承的驱动部件。
在本发明中,所述位移机构上设置位移传感器。
在本发明中,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轴承、手柄,所述曲臂通过轴承套设在驱动丝杆上,所述曲臂上设置手柄。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设置在旋转机构上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含电磁吸盘和控制按钮,所述电磁吸盘设置在曲臂上,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手柄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B超探头探测点轴心线与电磁波源焦点轴心线相交的第一角度为30°-45°。
在本发明中,所述B超探头探测点轴心线与电磁波源焦点轴心线相交的第二角度为36°。
在本发明中,所述曲臂包括竖向曲臂杆和倾斜曲臂杆,所述竖向曲臂杆和横向曲臂杆组合的角度为126°。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探头盒,所述B超探头通过探头盒安装在治疗头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体外冲击波治疗设备的B超定位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平行运动和旋转运动相结合,使治疗过程的定位,只需用B超对点目标的搜寻,一旦找到点目标,只需发出信号,即可完成定位。使得最复杂的定位成了很简单快捷的操作。这样不但可以精确定位,还可以随时根据点目标的位置变化而调整,减少定位时间,降低医生劳动强度,提高治疗效率,结构简单,十分实用,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功能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定位深度L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B超探头测得实际深度h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对点目标定位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
1、治疗头 2、B超探头 21、探测点轴心线 3、电磁波源
31、焦点轴心线 4、曲臂 5、旋转机构 51、手柄
52、锁紧装置 521、电磁吸盘 522、控制按钮 6、位移机构
61、低速电机 62、驱动丝杆 63、位移传感器 7、第一角度
8、第二角度 9、探头盒 10、点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下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精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精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85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