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热制氧功能的煤粉燃烧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6237.0 | 申请日: | 201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2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文;赵海波;郑瑛;柳朝晖;郑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L7/00 | 分类号: | F23L7/00;F23B90/00;C01B13/0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热制氧 功能 燃烧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煤基化学链燃烧的方法和装置,实现煤等含碳固体燃料的高效利用及充分转化。
背景技术
直接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氧燃烧方式,直接以氧载体代替空气,实现煤的非混合无焰燃烧,具有显著的优点,不仅能在损失较小能量的情况下、实现煤燃烧过程中CO2的有效分离;而且避免了煤直接与空气燃烧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实现了系统内部热量的梯级利用,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同时,还能有效的抑制煤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
但是,直接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存在如下两个重大的限制环节,具体如下:
首先,燃烧过程中,主要发生的仍旧是煤气化产物与氧载体之间的气固氧化反应,而不是煤粉颗粒直接与氧载体之间的固固反应;同时,由于煤气化速率远低于煤气化产物与氧载体之间的反应速率,是直接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的限制环节,导致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煤粉难以完全气化、充分利用,煤燃烧尾气中包含一定的可燃不凝结气体,主要为CO、H2、CH4。
其次,直接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煤与氧载体的反应主要在燃料反应器中进行,燃料反应器的结构形式以鼓泡床反应器为主。鉴于煤与氧载体的二元床料中,煤的密度比氧载体的密度小得多,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密度差,易于发生床料偏析,导致煤与氧载体难于有效接触、充分流态化。而当煤粉颗粒运动到氧载体颗粒上端热解、气化时,所产生的不凝结可燃气体(主要包括CO、H2、CH4),因无法与氧载体接触,也难于被氧化。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导致了直接以煤为燃料的化学链燃烧过程,煤粉难以有效气化、充分利用,煤燃烧尾气中所掺杂的不凝气体,主要包括CO、H2、CH4,不仅会导致CO2分离困难,耗能增加;而且导致煤粉难于充分燃烧,很不经济。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尾气中不凝结气体的燃烧转化,对于煤的高效转化及煤化学链燃烧的推广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热制氧功能的煤粉燃烧方法,将煤的纯氧燃烧技术与化学链燃烧技术有机结合,既克服纯氧燃烧中纯O2制备的高成本、高耗能的限制,又促进煤的有效转化、高效利用,消除煤燃烧尾气中不凝结气体,获得高浓度的CO2,便于后续存贮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将煤的纯氧燃烧技术与化学链燃烧技术有机结合,既克服纯氧燃烧中纯O2制备的高成本、高耗能的限制,又促进煤的有效转化、高效利用,消除煤燃烧尾气中不凝结气体,获得高浓度的CO2,便于后续存贮处理。
一种具有自热制氧功能的煤粉燃烧方法,具体为:
(1)利用钨基氧化物作为复合氧载体,与含碳燃料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u、W、CO2和不凝结气体;
(2)步骤(1)还原反应生成的W和Cu,在空气气氛下发生氧化反应,重新生成CuWO4;
(3)步骤(2)氧化反应生成的CuWO4,借助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在水蒸气气氛下分解,产生O2、Cu2O和WO2,产生的O2与步骤(1)生成的不凝结气体反应生成CO2和水蒸气;
(4)步骤(3)分解产生的Cu2O和WO2,再在空气气氛下发生氧化反应,重新形成CuWO4,返回步骤(1)继续下一次循环反应,本步骤反应释放的热量作为步骤(1)还原反应的热源。
一种具有自热制氧功能的煤粉燃烧装置,包括依次管道连接形成回路的还原反应器的第一输出端、第一氧化反应器的输入端、第一氧化反应器的输出端、第一分离器的输入端、第一分离器的输出端、分解反应器的输入端、分解反应器的输出端、第二分离器的输入端、第二分离器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氧化反应器的输入端、第二氧化反应器的输出端、第三分离器的输入端、第三分离器的输出端和还原反应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分离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冷凝器7管道连接还原反应器1的第二输入端。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6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开关
- 下一篇:TiO2-rGO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光敏化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