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热肉牛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3632.3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9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必志;杨国荣;王安奎;袁希平;张继才;和占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27 | 分类号: | 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5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 肉牛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育种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热肉牛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耐热肉牛是指能够在热带、亚热带气候下饲养的肉牛。例如,云南黄牛,其适应性较强,在热带、亚热带气候下均能良好生长。但是云南黄牛个体小、产肉量低和育肥性能差,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标准。为此,云南省曾先后从国外引入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婆罗门牛、沙希华牛、短角牛、墨累灰牛等体型较大,产肉率较高的肉牛品种。但不同的肉牛品种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形成的,其生产性能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上述引进的肉牛在引进后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分别存在繁殖率不高、生长不迅速,难以适应云南省所处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热肉牛的选育方法,通过该选育方法获得的肉牛耐热抗蜱、产肉率高且适应性较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耐热肉牛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1)通过杂交获得婆墨云杂交牛;
(2)对所述婆墨云杂交牛母牛进行卵母细胞采集;
(3)利用操作(2)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和所述婆墨云杂交牛公牛的精子进行体外胚胎生产,得到牛胚胎;
(4)将所述牛胚胎移植进入婆墨云牛及其它黄母牛体内,经发育成熟后生产。
经过本发明方法选育出的肉牛耐热抗蜱的,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适应性强,且产肉性能好,肌肉间脂肪分布均匀,肉质细嫩,口感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耐热肉牛选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2为本发明耐热肉牛选育方法中体外胚胎生产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热肉牛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1)通过杂交获得婆墨云杂交牛;
(2)对所述婆墨云杂交牛母牛进行卵母细胞采集;
(3)利用操作(2)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和所述婆墨云杂交牛公牛的精子进行体外胚胎生产,得到牛胚胎;
(4)将所述牛胚胎移植进入婆墨云牛及其它黄母牛体内,经发育成熟后生产。
图1示出了本发明耐热肉牛选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杂交手段,获得婆墨云杂交牛品种;接着对所述婆墨云杂交牛母牛进行卵母细胞采集;然后利用采集的卵母细胞与所述婆墨云杂交牛公牛的精子进行体外胚胎生产,得到牛胚胎;所述牛胎盘培育一定时间后,将其移植进入婆墨云杂牛及其它黄母牛体内,在母牛体内经发育成熟后生产,得到的牛即为耐热肉牛。
所述婆墨云杂交牛是指婆罗门牛、墨累灰牛和云南黄牛的杂交品种牛。可以以婆罗门牛为父本,墨云杂交牛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婆墨云杂交牛,也可以以婆墨杂交牛为父本,婆云杂交牛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婆墨云杂交牛。上述墨云杂交牛是指墨累灰牛和云南黄牛杂交得到的杂交品种牛,婆云杂交牛是指婆罗门牛和云南黄牛杂交得到的杂交品种牛。
婆罗门牛是由四种印度瘤牛和一些纯种英国牛杂交培育而成的肉牛品种,是适于热带、亚热带饲养的优良肉牛品种,耐热、抗焦虫病及抗体内寄生虫病的能力较强,而且其出肉率高,胴体品质好。据研究资料表明,普通黄牛主要导入50%婆罗门牛血液其后代就能充分体现婆罗门牛的品种特征。婆罗门牛与血缘较远的普通牛品种间有较好的杂种优势,尤其在贫瘠、干旱地区条件下,婆罗门牛的生产性能远远超过其它品种牛,它们在极端高温下仍然具备繁殖后代的能力。云南省南部和中部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比较适于引入婆罗门牛进行杂交改良。因此,本发明以婆罗门牛、墨累灰牛与云南黄牛进行杂交,经优选,获得耐热抗蜱,繁殖能力高且适应性强的婆墨云杂交牛,并利用现代胚胎工程技术进行选育,以建立耐热肉牛快速扩繁技术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3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自动旋转化学实验桌
- 下一篇:一种风储系统广域优化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