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退火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6928.2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自然;戴泽辉;周广发;卢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林火城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火 加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退火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退火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常见工艺,为了达到某种特性,如降低工件的硬度而提高其塑性,工件需要经过加热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降温以获得该种性能。退火加工设备是退火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设备。现有的退火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通常是先将退火加工设备内的炉胆从退火加工设备的炉膛取出,装入工件至炉胆内,然后将炉胆置入炉膛内加热,加热至预设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将炉胆从退火加工设备的炉膛退出,再将工件从炉胆内取出,如中国专利第200520132586.3所采用的就是上述技术方案。此种退火加工设备不能连续进料且进料不方便,自动化程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进料方便、提高加工效率的退火加工设备。
一种退火加工设备,包括退火炉与进料机构,所述退火炉包括炉体、加热件、保温件以及导热结构,所述炉体依次包括预热段、加热段以及保温段,炉体内开设有炉膛以及位于炉膛末端的落料通道,炉膛内设置有一炉胆,炉胆贯通所述预热段、加热段以及保温段且与炉膛内壁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预热段、加热段以及保温段两两相邻段之间形成有间隔壁将所述间隙分隔,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炉胆的位于加热段两侧的间隙内;所述保温件设置在所述炉胆的位于保温段两侧的间隙内;所述导热结构将加热段两侧的间隙与预热段的两侧的间隙连通;炉胆具有入料端,进料机构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入料端的一端,进料机构包括导料架、顶料件与推料件,导料架上设置有落料框与对位框,顶料件将落料框内的物料顶入至对位框内,所述推料件将对位框内的物料推入至炉胆内,并将炉胆内的物料推挤而从落料通道落出。
进一步地,所述落料框与对位框之间形成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于落料框的一侧形成有引导面,使得物料被顶料件顶升后滚入对位框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料架包括上料板、导料通道,所述上料板放置物料且在推送下滚入所述导料通道,物料在自重下沿导料通道下滑进入落料框。
进一步地,所述落料框的底面开设有顶升孔配合所述顶料件的活塞。
进一步地,所述炉胆内设置有导料板,导料板上开设有导料槽。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为电藕加热或燃气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结构包括导热管,所述加热段上邻近保温段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导热孔,第一导热孔连接所述加热段内的间隙与所述导热管的一端,所述预热段邻近入料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导热孔,第二导热孔连接所述预热段内的间隙与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预热段上邻近所述加热段的一端开设有排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退火加工设备进一步包括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进料机构以及加热件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控柜,所述电控柜设置在炉体外侧,电控柜上设置若干按钮及若干显示表或显示灯。
本发明退火加工设备通过设置所述进料机构,进料方便;通过在炉体的一端进料,另一端出料可实现物料连续地推入与顶出,自动化程度高,减轻了劳动量,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退火炉通过设置导热结构,可将余热导出对物料进行预热,可以充分地利用余热,极大地节省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退火加工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退火加工设备的退火炉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退火加工设备的退火炉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退火炉的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退火加工设备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退火加工设备包括退火炉10与进料机构20;进料机构20可分离地设置在退火炉10的一端,用以将物料推入退火炉10内。
结合参阅图2及图3,所述退火炉10包括炉体11、加热件12、保温件13以及导热结构14。所述加热件12与保温件13设置在炉体11内,加热件12用以加热物料,保温件13对加热后的物料保温、导热结构14用以将余热导出对物料进行预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6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硫脲的结晶提纯方法
- 下一篇:碳纳米管增强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