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油耗甲醇汽油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5559.5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3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亚东;张秀成 |
主分类号: | C10L1/04 | 分类号: | C10L1/04;C10L1/185;C10L1/182;C10L1/1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耗 甲醇 汽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油耗甲醇汽油,涉及甲醇汽油,属燃料类。
背景技术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能源安全形势严峻。近年来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石油海上运输安全风险加大,跨境油气管道安全运行问题不容忽视。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增加了保障国内能源供应难度。能源储备规模较小,应急能力相对较弱,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中国是“煤多油少”的国家,“以煤代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煤制油”技术中更成熟的是煤制甲醇,大力发展煤基甲醇燃料,更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也是能源替代战略的现实选择和出路。甲醇代替汽油,既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又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甲醇汽油将成为我国清洁能源的替代能源中的重要能源。
甲醇汽油发展多年来,由于热值低,其油耗一直大于汽油。油耗大导致使用经济性下降,无法与汽油相抗衡。油耗问题是甲醇汽油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甲醇汽油若要实用化,产业化,规模化,则必须解决油耗这个技术障碍。
当前甲醇汽油存在的问题是:甲醇汽油配方是“甲醇+添加剂+汽油=甲醇汽油”,在国内已发布的160多个甲醇汽油专利中,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甲醇热值约是汽油的50%,该甲醇汽油热值永远低于汽油,这是诸多专利配方不能解决油耗问题的原因所在。空燃比是发动机重要运转参数,改变空燃比导致发动机运作不正常,燃料热值低导致空燃比降低,空燃比降低10%动力下降明显,燃料热值降低10%为上限。所以,M20为上述配方的甲醇比例上限。(汽油掺20%甲醇则热值下降10%)。考虑安全稳妥,添加15%为安全范围。因此,M15可行。但是成本下降有限,并且M15热值比汽油降低约7%左右,油耗比汽油多7-8%。在零售价格比汽油优惠7%的基础上,行车成本和汽油持平。作为商品,与汽油相比没有竞争力。
发明内容
解决油耗的原理涉及燃烧总热值,热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油耗甲醇汽油,通过增加热值,提高热效率达到降低甲醇汽油油耗的目的。
本发明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低油耗甲醇汽油,其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变性甲醇25-35%,轻油40-60%,重质油10-30%;其调制出的成品相对密度0.75-0.76。
所述的变性甲醇是由下述质量份的组分混合得到:甲醇100份和添加剂5份;所述的添加剂由下述质量份的组分混合得到:甲基叔丁基醚20份,甲苯30份,丙酮20份,乳化剂op-8010份,正丁醇20份。
所述的重质油是指密度大于汽油的油品,
所述的轻油是指密度低于汽油的油品。
进一步所述的重质油优选工业化C7-C9混合芳烃油,相对密度0.85-0.88。用于降低油耗。优选馏程低于200°的芳烃油,否则积碳严重。
进一步所述的轻油优选石脑油、或工业化的非标120#溶剂油;利于解决冷启动与动力要求。
本发明低油耗甲醇汽油其组分及质量百分比的设计理论为:
常规热值是按质量计算的,但油耗是按照体积计算的。体积热值决定油耗,体积热值大,则油耗低。根据体积热值,计算出油耗比,即与汽油相比的油耗比值,从而对原料进行优化选择。体积热值表明:
1,不含氧的液体碳氢化合物,随着密度增加,质量热值降低但体积热值增加。如戊烷的质量热值大于甲苯,而体积热值则甲苯大于戊烷。
2,密度低于汽油的碳氢化合物(轻油),体积热值小于汽油,油耗大;
3,密度大于汽油的碳氢化合物即重质油,体积热值大于汽油,油耗小于。
4,质量热值取决于燃料中“碳氢氧”的比例,氢质量热值最大,碳次之,氧为零,如甲醇含氧50%,热值只有汽油50%,油耗是汽油2倍。
可以推导出:
1:汽油中增加含氧物质,热值降低,油耗增加;汽油中掺甲醇,无法解决油耗问题。
2当甲醇比例固定时,增加轻油比例,体积热值降低,油耗增加。增加重质 油比例,体积热值增加,油耗降低。
2:当甲醇比例固定时,调整轻油/重质油比例,可以调整体积热值。从而解决油耗问题
3:重质油耐烧,但是积碳严重,重质油比例必有上限,据此可以确定甲醇比例上限。以上为解决甲醇油耗(体积热值)以及最佳甲醇比例的理论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亚东;张秀成,未经张亚东;张秀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淀粉-透明质酸止血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介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