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粉煤灰浆进行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6258.6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8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高恒;刘宏建;荆民哲;王一鸣;宋宪生;李具才;付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5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粉煤 灰浆 进行 燃煤 锅炉 烟气 脱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烟气的脱硫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粉煤灰浆进行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是用碱性物质吸收酸性的二氧化硫。目前,烟气脱硫技术根据脱硫反应物和脱硫产物的存在状态可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湿法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法、双碱法、镁法、氨法、海水法等;干法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增湿灰循环烟气脱硫技术、电子束法等;半干法主要包括循环悬浮式半干法、喷雾干燥、炉内喷钙/增湿活化脱硫技术等。
石灰石-石膏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工艺,约占全部烟气脱硫装置的90%以上,其特点是工艺成熟,吸收剂来源广泛,但该工艺对煤种适应性不强,同时其副产物处置较为困难,运行成本也偏高;循环流化床和NID工艺通常适用于中小机组和老机组改造,目前单机最大容量为300MW,但需要使用高活性的石灰,吸收剂不易获得,在SO2浓度较高时,其脱硫效率不能保证;而电子束法目前尚不成熟;海水脱硫工艺仅适用于沿海地区的燃用中低硫煤的电厂;镁法脱硫工艺较为成熟,脱硫效率有保障,但其吸收剂价格较高,同时副产物回收困难。
就目前烟气脱硫技术来看,工业上主要用氨水、石灰或石灰石等物质进行锅炉的烟气脱硫,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大致有:氨水、石灰或石灰石等脱硫剂价值比较高,操作较为复杂,产生的副产物难以处置等等。因此,如何能找到一种廉价的脱硫剂及脱硫方法一直是困扰燃煤锅炉企业的一个难题。
目前,关于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方面的专利文献也有不少。例如:1、申请号为200910135535.9、名称为“一种烟气脱硫剂和烟气脱硫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的脱硫剂为含有主吸收组分、活化剂和酸的水溶液,其中所述主吸收组分为烷基哌嗪、羟烷基哌嗪和羟烷基哌嗪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活化剂为哌嗪和二氮杂二环。该发明公开的脱硫方法包括将烟气与烟气脱硫剂接触,其中,该烟气脱硫剂为该发明提供的烟气脱硫剂。2、申请号为201110299647.5、名称为“燃烧锅炉烟气脱硫方法”的发明专利,该发明公开的脱硫方法是通过锅炉引风机将烟气输入脱硫塔,将氨水通过脱硫塔底部喷入,烟气经过氨水洗涤降温吸收SO2,除雾后的净烟气通过塔顶湿烟囱排放,氨水吸收了烟气中SO2形成的亚硫酸铵,被从脱硫塔底部鼓入的空气氧化成硫酸铵,硫酸铵溶液使烟气温度降低的同时,自身得到浓缩,并得到固含量5-15%硫酸铵浆液,固含量为5-15%的浆液经硫酸铵排出泵送至硫酸铵工序,经旋流器脱水后形成固含量40%的硫酸铵浆液,固含量40%的硫酸铵浆液进入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形成含水4%的湿硫酸铵,旋流器及离心机母液均返回吸收塔,含水4%的湿硫酸铵经干燥机干燥,得到水分
<1%的硫酸铵产品。3、申请号为201110157467.3、名称为“一种粉煤灰脱硫剂的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固体脱硫剂的方法,制备过程繁琐,还要使用Ca(OH)2、Na2SiO3·9H2O和NaOH等物质制造成本高,主要起脱硫作用的是Ca(OH)2和NaOH,而且利用固体脱硫剂造成烟气阻力大,更换费力等问题,很难在工业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废治废的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方法,即利用燃煤锅炉自产的粉煤灰浆直接进行烟气脱硫的方法。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对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进行脱硫,操作简单,成本低,并且是以废治废,使其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有利于环保。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粉煤灰浆进行烟气脱硫的反应如下:
SO3+H2O=H2SO3
H2SO3+CaO=CaSO3+H2O
3H2SO3+Fe2O3= Fe2(SO3)3+3H2O
H2SO3+MgO=MgSO3+H2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62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