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薏苡仁中提取薏苡仁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1532.0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10 | 分类号: | C11B1/10;C11B3/12;A61K36/8994;A61P35/00;A61P9/00;A61P1/00;A61P21/00;A61P25/00;A61P2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徐槐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薏苡仁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从薏苡仁中提取薏苡仁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的干燥成熟种仁,又名薏米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性微寒,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健脾除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解热、镇静、镇痛等功效,对离体心脏、肠管、子宫有兴奋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
薏苡仁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薏苡仁油脂。薏苡仁油脂的化学成分为中性脂肪。对薏苡仁油脂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油对离体的心脏、肠管、子宫、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等低浓度成兴奋作用,高浓度成麻痹作用。其杀伤癌细胞的功能接近化疗西药。薏苡仁油脂使白血球上升,不呕吐、不脱发、不损伤内脏,是一种天然的抗癌油脂。我国用薏苡仁为原料制成的“康莱特注射液”已用于临床抑癌。
薏苡仁有效成分的提取除了压榨法及溶剂浸提法外,目前主要集中于超声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及生物酶法。压榨法,成本低、高能耗,但操作复杂、提取率低,不适合工业推广;溶剂提取法,大多数有机溶剂易燃易爆且具有毒性或具刺激性;微波提取法,时间短,提取率高,但需要极性溶剂,设备较为昂贵;超声法,虽提取操作简便,但其存在噪音大、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等不足;酶法提取也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无污染的从薏苡仁中提取薏苡仁油的方法。
一种从薏苡仁提取薏苡仁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粉碎:将薏苡仁药材粉碎,过40目筛,得薏苡仁粉;
(b)超临界CO2萃取:将粉碎的薏苡仁粉放入萃取釜中,通入CO2,进行萃取;
(c)过滤脱酸:将溶有薏苡仁提取物的CO2通入精馏柱过滤脱酸,精馏柱四段温度分别为35-40℃,40-45℃,45-50℃,50-55℃分段提高,得薏苡仁提取物;
(d)分离:将经过精馏过滤的CO2进行二级分离,CO2排出循环使用。
上述超临界CO2萃取的萃取条件为:温度40-60℃,压力35-40MPa,CO2流量300-400kg/h,萃取时间3-5h。
上述超临界CO2萃取的萃取条件为:温度50℃,压力38MPa,CO2流量350kg/h,萃取时间4h。
上述二级分离中,一级分离温度为50-60℃,压力为10-11MPa;二级分离温度为30-40℃,压力为5-6MPa。
上述二级分离中,一级分离温度为55℃,压力为10.5MPa;二级分离温度为35℃,压力为5.5MPa。
上述从薏苡仁提取薏苡仁油的方法,其详细步骤为:
(a)粉碎:将薏苡仁药材粉碎,过40目筛,得薏苡仁粉;
(b)超临界CO2萃取:称取薏苡仁粉10-15kg,投入萃取釜中,通入CO2,在温度50℃,压力38MPa,CO2流量350kg/h条件下萃取4h;
(c)过滤脱酸:将溶有薏苡仁提取物的CO2通入精馏柱过滤脱酸,精馏柱四段温度分别为35-40℃,40-45℃,45-50℃,50-55℃分段提高;
(d)分离:将经过精馏过滤的CO2进行二级分离,CO2排出循环使用,一级分离温度为55℃,压力为10.5MPa;二级分离温度为35℃,压力为5.5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方法从薏苡仁中提取薏苡仁油,该方法全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无毒无刺激性,不易燃不易爆,因此生产操作比较安全;且CO2循环使用,不排入大气中,绿色环保无污染。
(2)该提取方法中CO2可循环使用,因此溶剂成本低,且提取率较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3)该提取方法不使用有机溶剂,提取物无有机残留,提取物用作制药原料,安全性好。
(4)该提取方法全程没有高温处理,有效成分不会受到高温的破坏,工艺简单、操作参数容易控制,所得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1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