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级电容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1285.4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6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田军;孙庆亚;姚军军;马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级 电容 充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超级电容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作为大容量储能元件,目前已经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行业广泛用于能量储存。
目前对超级电容充电,采用比较广泛的是恒流方式充电。该充电方式根据电容充电的恒流充电公式V=I×t/C可知,超级电容两端电压随时间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根据充电功率公式P=I×V可知,随着超级电容电压越来越高,充电功率也越来越大。在采用普通开关电源型恒流充电电路进行充电时,就会出现电路输入功率越来越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电路自身功耗增加,发热量增大,对输入电源功率容量要求较高。如图7所示。
对于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储能器件的记录器独立电源,ARINC777-2010(记录器独立电源)标准2.3.1节对充电情况下记录器独立电源的输入功率是有限制要求的,不可大于“独立电源输出功率+5W”,所以对于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储能器件的记录器独立电源,其超级电容充电电路需要对充电功率进行限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级电容充电电路,不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而采取一种恒流充电、恒功率充电以及恒压充电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输入电源功率,降低对输入电源功率容量的要求,以满足ARINC777-2010中2.3.1节的要求。
技术方案:一种超级电容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2、电压-电流转换电路5、电流—电压转换电路3、功率—电流转换电路6、反馈选择电路4。
所述的开关电源电路2为同时具有电压反馈输入端和电流反馈输入端的BUCK型开关电源电路。该开关电源电路在负载电流处于设定值以下时,采用电压反馈输出设定的电压,在负载处于设定的电压值下其电流会超过电流设定值时,采用电流反馈方式将输出电流稳定在设定的电流值上。
所述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3,将输出电流采样后转换为一个与输出电流线性相关的电压,即V1=kI。
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5将电流—电压转换电路3的输出电压转换成电流输出,且电压—电流转换电路5的输出电流与电流—电压转换电路3的输入电流成线性关系,即I1=mV1=mkI。
所述功率—电流转换电路6将电流—电压转换电路3的输出电压和电源输出端7的电压对应的功率线性转换为电流输出,即I2=kI×nVO。同时可以根据输入端VSIN电压高于设定值时短路输出端PCO的电流,或在VSIN电压低于设定值时通过CTRL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用于短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5输出端CCO的输出电流。
采用上述结构,则可以实现在超级电容电压很低时,采用电流反馈模式实现恒流充电,而在超级电容电压达到一定值后,采用功率反馈模式实现恒功率充电,在超级电容电压达到电压反馈设定值后,则采用电压反馈模式实现恒压充电。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发明所示电路对超级电容充电,比较恒流充电电路,本发明可以最优的利用输入电源的功率容量。当输入电源功率容量固定为P,设定的超级电容充满电压为V时,在不考虑功率损耗的情况下,为保证最大充电功率不会超过输入电源功率,则充电电流最大为I=P/V,则恒流充电需要耗费的时间为tC=VC/I=V2C/P。而采用本发明所示电路充电,则在恒流充电阶段耗费的时间为t1=V12C/P(V1为恒流到恒功率的转折点电压),根据电容能量公式,在恒功率充电阶段耗费的时间为t2=(V2-V12)C/2P,则总的充电耗费时间为tCP=t1+t2=(V2+V12)C/2P;比较两个时间tC-tCP=(V2-V12)C/2P,显然,V1≤V,所以可知:
1.参阅图8,在电源输入最大功率确定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所示电路给超级电容充电,要比恒流充电节省时间,更充分的利用利用输入电源的功率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12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