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16297.8 | 申请日: | 2012-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3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李贵兰 |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桥梁 减震 软钢 阻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抗震与减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隔减震措施是结构抗震常用的手段,其中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通过阻尼装置实现耗能减震的效果。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桥梁的隔减震阻尼装置通常为铅橡胶支承、橡胶支承及软钢阻尼装置等。
然而,铅具有易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伤害、熔点较低而引起动态性能的不稳定等缺点;而橡胶耗能能力较为低下,即使在车载等动载荷下也容易引起桥梁的灯柱、标识柱等附属设计的高周疲劳,同时橡胶老化引起的性能下降也为抗震应用带来了后患;目前已有的软钢阻尼装置大多形式单一,无法同时满足小震、中震和大震时的要求,许多软钢阻尼装置只在大震下起作用,而有一些则小震时就屈服耗能,大震时也能达到大震耗能的要求,但这类软钢阻尼器往往附加结构的刚度较大,进而导致地震作用的增大,还有一些则小震时就进入塑性变形,从而导致未经历大震便提前全部更换,经济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适应能力强,震后更换方便,同时可防止桥面在地震中发生落桥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包括:长条型的导力杆、长方筒型的导向筒、两固定板及“H”型的阻尼架,所述固定板夹持固定所述导向筒的两端,所述导力杆水平设置,并垂直贯通所述导向筒的任意两个平行壁面,所述阻尼架设置在导向筒内部,其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力杆固定连接。
所述导力杆到两固定板的距离不等。
所述阻尼架一端与远离所述导力杆的固定板焊接连接,另一端与导力杆焊接连接。
所述固定板与导向筒的两端焊接连接。
所述导向筒与固定板为45号钢,阻尼架为软钢。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提供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包括:长条型的导力杆、长方筒型的导向筒、两固定板及“H”型的阻尼架,所述固定板夹持固定所述导向筒的两端,所述导力杆水平设置,并垂直贯通所述导向筒的任意两个平行壁面,所述阻尼架设置在导向筒内部,其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力杆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适应能力强,震后更换方便,同时防止了桥面在地震中发生落桥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在桥梁中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沿图3所示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4所示B-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在桥梁中应用的结构示意图。桥梁200包括桥基21、两个固定支承22及桥面23,所述桥面23两边设置有两个导力挡块24。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100,其设置在桥面23下方,并被固定支承22夹持固定。
结合图2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100,包括:长条型的导力杆10、长方筒型的导向筒20、两固定板30及“H”型的阻尼架40,所述固定板30,夹持固定所述导向筒20的两端,所述导力杆10水平设置,并垂直贯通所述导向筒20的任意两个平行壁面,所述阻尼架40设置在导向筒20内部,其一端与固定板3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力杆10固定连接。
所述导力杆10到两固定板30的距离不等。
所述阻尼架40一端与远离所述导力杆10的固定板30焊接连接,另一端与导力杆10焊接连接。
所述固定板30与导向筒20的两端焊接连接。
所述导向筒20与固定板30为45号钢,阻尼架40为软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62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