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锡尾矿的回收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5175.7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4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蒋天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天勇 |
主分类号: | B03C1/30 | 分类号: | B03C1/30;B03C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61831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矿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理选矿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锡尾矿的回收利用方法的技术。
背景技术
锡尾矿主要有硫化锡尾矿和氧化锡尾矿两种。硫化锡尾矿中可回收利用的元素有锡、铁、硫,硫化锡尾矿中铁和硫绝大部分是硫化亚铁,从硫化锡尾矿中可提取出含铁、硫的硫精砂,及含锡的锡精砂。氧化锡尾矿中可回收利用的元素有锡、铁,其中的铁有很少一部分是四氧化三铁,大部分是三氧化二铁,从氧化锡尾矿中可提取出含铁的铁精粉,及含锡的锡精砂。
目前对硫化锡尾矿的选矿技术都着重于选锡和硫,现有方法都是采用选矿摇床来选锡的,虽然对硫化锡尾矿中的锡选得比较干净,但是仍有跑尾,而且现有方法对硫的选出量较少,最终排放的尾料中含锡量仍有0.3%左右,含硫量则有6%左右,含铁量有17%左右。
目前对氧化锡尾矿的选矿技术一般只选锡,大部分铁都在尾料中,现有方法都是采用选矿摇床来选锡的,对氧化锡尾矿选矿后的尾料中含锡在0.3%左右,含 铁20%左右。目前也有使用干磁选方式选取氧化锡尾矿中的锡和铁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选锡,铁是附产物,由于干磁选方式要求将矿料晒干,因此其生产效率极低,锡回收效果也不高,铁回收效果则更差,最终选出的铁精粉品位只有45-50左右,具有产量低、成本高、含砷量高(约1%)的缺陷,这种质量的铁精粉钢铁厂是不收的,只能用于配矿。
综上所述,现有的锡尾矿回收利用技术的缺陷在于对矿料的回收率较低,选出的最终矿料的品位也较差,尤其是选出来的铁精粉,基本不能正常销售,从而无法形成大规模生产,无法消化巨量的锡尾矿,导致锡尾矿的存量急剧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料回收率高,能选出高品位矿料的锡尾矿的回收利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锡尾矿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粗选步骤
使锡尾矿的尾矿浆由先至后依次流过四个具有磁性的粗选磁筒的外周面,并驱动四个粗选磁筒分别绕自身轴线持续转动,利用四个粗选磁筒分别吸取尾矿浆中含有铁元素的矿物颗粒;
所述四个粗选磁筒按尾矿浆的流经顺序由先至后依次分别为第一粗选磁筒、第二粗选磁筒、第三粗选磁筒、第四粗选磁筒;
第一粗选磁筒的磁感应强度控制在3000±50高斯;
第二粗选磁筒的磁感应强度控制在6000±50高斯;
第三粗选磁筒的磁感应强度控制在9000±50高斯;
第四粗选磁筒的磁感应强度控制在12000±50高斯;
在四个粗选磁筒转动时,将吸附在四个粗选磁筒外周面的矿物颗粒从四个粗选磁筒上取下并汇集,得到粗选矿料;
2)分级筛选步骤
对粗选矿料进行分级筛选,将粗选矿料中通不过150目筛网的矿物颗粒进行解粒,使这些矿物颗粒的单体粒径变小至足以通过150目的筛网,并将能通过150目筛网的矿物颗粒全部汇集后得到粗精矿料;
3)精选步骤
使经过步骤2分级筛选后得到的粗精矿料的矿浆,由先至后依次流过四个具有磁性的精选磁筒的外周面,并驱动四个精选磁筒分别绕自身轴线持续转动,利用四个精选磁筒分别吸取粗精矿料中含有铁元素的矿物颗粒;
所述四个精选磁筒按粗精矿料的流经顺序由先至后依次分别为第一精选磁筒、第二精选磁筒、第三精选磁筒、第四精选磁筒;
第一精选磁筒的磁感应强度控制在4000±50高斯;
第二精选磁筒的磁感应强度控制在6000±50高斯;
第三精选磁筒的磁感应强度控制在9000±50高斯;
第四精选磁筒的磁感应强度控制在12000±50高斯;
在四个精选磁筒转动时,将吸附在四个精选磁筒外周面的矿物颗粒从四个精选磁筒上取下并汇集,得到铁精矿料;
利用选矿摇床对经过四个精选磁筒处理后的粗精矿料进行筛选,即可得到锡精砂。
进一步的,尾矿浆的流动速度控制在尾矿浆能自然流动不沉淀的状态下,粗精矿料矿浆的流动速度控制在矿浆能自然流动不沉淀的状态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天勇,未经蒋天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5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