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隔离器的外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4702.2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4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博康中瑞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H05K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火灾 监控 探测 隔离器 外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壳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隔离器的外壳装置。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的最后 20 年里,我国人均用电量翻了一番,但电气火灾也随之剧增,给国家经济和系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统计,自 1993 年~2002 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电气火灾 203780 起,占火灾总数近 30%,在所有火灾起因中居首位。电气火灾造成人身伤亡的数字也是惊人的,仅 2000~2002 年,就造成 3215 人的伤亡。特别在重、特大火灾中,介绍电气火灾所占比例更大,1991~2002 年全国公共聚集场所共发生特大火灾 37 起,其中电气火灾 17起,约占 46%。根据有关部门电气火灾统计数据分析,电气火灾大部分是相间短路、泄漏电流(以下称剩余电流)、断路器或线路超负荷等原因引起的,尤其是环境潮湿、绝缘受损、线路对地电容变大产生的剩余电流引起的火灾更是频繁发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隔离器的外壳装置,具有绝缘性能好、散热快、安装方便、易接线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隔离器的外壳装置,主要由外壳5、接线底座4、散热孔2、固定片1、铭牌3构成,所述的固定片1安装在隔离器外壳5的两侧,通过热加工的方法安装;所述的散热孔2开设在外壳5顶部,所述的铭牌3安装在外壳5的顶部中央的位置,所述的接线底座4在外壳5的底部。
所述的接线底座4的接线柱是由导电片和导电压紧螺丝构成,导电片开有螺纹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隔离器的外壳装置具有绝缘性能好、散热快、安装方便、易接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隔离器的外壳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隔离器的外壳装置接线底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结构原理为:
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隔离器的外壳装置,主要由外壳5、接线底座4、散热孔2、固定片1、铭牌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片1安装在隔离器外壳5的两侧,通过热加工的方法安装;所述的散热孔2开设在外壳5顶部,所述的铭牌3安装在外壳5的顶部中央的位置,所述的接线底座4在外壳5的底部。
所述的接线底座4的接线柱是由导电片和导电压紧螺丝构成,导电片开有螺纹孔。所述的导电片开有螺纹孔,所述的导电压紧螺丝能够旋进导电片的螺纹孔中,进行压线导电。
所述的外壳5采用绝缘性能好的、耐热胀冷缩的PVC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所谓剩余电流是指流过电气线路三相电流瞬时值的矢量和(用有效值表示),也称漏电流。探测器的传感器为零序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探测剩余电流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即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复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即ΣI=0。在测量时,三相线 A、B、C 与中性线N 一起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通过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 Io,Io=IA+IB+IC。在线路与电气设备正常的情况下(对零序电流保护假定不考虑不平衡电流,无接地故障,且不考虑线路、电器设备正常工作的泄漏电流),理论上各相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绕组无电压信号输出。当发生绝缘下降或接地故障时的各相电流的矢量和不为零,故障电流使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二次侧绕组感应电压并输出电压信号,从而测出剩余电流。考虑电气线路的不平衡电流、线路和电气设备正常的泄漏电流,实际的电气线路都存在正常的剩余电流,只有检测到剩余电流达到报警值时才报警。
在总线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中,往往会出现某一局部总线出现故障(例如短路)造成整 个监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隔离器的作用是,当总线发生故障时,将发生故障的总线部分与 整个系统隔离开来,以保证系统的其它部分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便于确定出发生故障的总线部位。 当故障部分的总线修复后,隔离器可自行恢复工作,将被隔离出去的总线部分重新纳入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博康中瑞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博康中瑞船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47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广播接收装置及其信息更新方法
- 下一篇:一种播出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