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裂工具冲蚀磨损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4522.4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4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祥祥;王旱祥;李旭冉;董祥伟;张健;马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具 冲蚀 磨损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裂工具试验装置,提供一种模拟现场压裂状况的实验环境,是一种压裂工具冲蚀磨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固体颗粒在水力压裂工艺中作为支撑剂,在高速注入的压裂液的携带下,会对压裂工具表面产生严重的冲蚀破坏,由于压裂施工中压裂管线压力从几十兆帕到上百兆帕,一旦因冲蚀破坏导致刺漏、破裂或控制失灵很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等严重的后果。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冲蚀磨损的修复和流动分析计算等方面,并且仅仅限于特定的工况。而目前的机械采油实验室的试验能力完全不能提供一种模拟现场压裂状况的实验环境,不能满足开展压裂工具的试验要求。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裂工具冲蚀磨损试验装置,弥补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利用一个装置,提供一种模拟现场压裂状况的实验环境,满足工具关键零部件总成的单项性能试验测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裂工具冲蚀磨损试验装置主要由外筒、内接头、外接头、由壬螺母、○型圈、压盖、密封垫、螺栓、外锁紧螺母、入口管件、内锁紧螺母、螺母、压裂工具、盘盖、出口管件等组成。
压裂工具放置在外筒内,上端采用TBG油管螺纹连接入口管件;从下到上依次把内锁紧螺母、盘盖和外锁紧螺母安装到入口管件上,入口管件的上端连接内接头,内接头和外接头配合在一起安装在由壬螺母内。
盘盖上开的八个螺栓孔和压盖上开的八个螺栓孔配合,通过八个螺栓和八个螺母把盘盖和压盖连接在一起;压盖和外筒通过TBG油管螺纹连接。
压裂工具下端采用TBG油管螺纹连接出口管件;从上到下依次把内锁紧螺母、盘盖和外锁紧螺母安装到出口管件上,出口管件的下端连接内接头,内接头和外接头配合在一起安装在由壬螺母内。
所述整个装置的结构呈上下对称分布。
所述外筒呈圆柱形,外筒侧壁上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有内接头;外筒的两端都是和压盖通过TBG油管螺纹连接,压盖和外筒之间安装有○型圈。
所述的内接头、外接头和由壬螺母的结构尺寸都是一样的,使用安装方便。
所述的外接头用来连接外部流体管道。
所述的盘盖和压盖的配合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垫。
所述从下到上依次把内锁紧螺母、盘盖和外锁紧螺母安装到入口管件上,通过调整外锁紧螺母和内锁紧螺母来把入口管件固定在盘盖上。
所述从上到下依次把内锁紧螺母、盘盖和外锁紧螺母安装到出口管件上,通过调整外锁紧螺母和内锁紧螺母来把出口管件固定在盘盖上。
本发明结构合理紧凑,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外筒来安装不同长度的压裂工具,通过旋转入口管件和出口管件来调节入口管件和出口管件伸入外筒中的长度,以满足不同长度压裂工具试验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本装置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盘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由壬螺母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说明:1-外筒,2-内接头,3-外接头,4-由壬螺母,5-○型圈,6-压盖,7-密封垫,8-螺栓,9-外锁紧螺母,10-入口管件,11-内锁紧螺母,12-螺母,13-压裂工具,14-盘盖,15-出口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实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施工工艺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阅图1。压裂工具13位于外筒1的中部。
参阅图1,图5。入口管件10下端与压裂工具13上端采用TBG油管螺纹连接;从下到上依次把内锁紧螺母11、盘盖14和外锁紧螺母9安装到入口管件10上,入口管件10的上端连接内接头2,内接头2和外接头3配合在一起安装在由壬螺母内4;出口管件15上端与压裂工具13下端采用TBG油管螺纹连接;从上到下依次把内锁紧螺母11、盘盖14和外锁紧螺母9安装到出口管件15上,出口管件15的下端连接内接头2,内接头2和外接头3配合在一起安装在由壬螺母内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45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芯片系统级封装技术实现的电表模块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 下一篇:减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