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丝液、核壳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3115.1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6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娅;翟飞玉;陈思翀;王玉忠;秦青;敬新柯;黄维;郭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8/10 | 分类号: | D01F8/10;D01F8/16;D01F1/10;A61K47/34;A61K47/32;A61K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刘明芳 |
地址: | 61004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丝 纳米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纺丝液体系,它包括以下组分或它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聚乙烯醇: 4-40份,优选5-35份;
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 1-40份,优选2-35份;
含水介质: 50-600份;优选60-550份或65-500份;以及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重量份或0.5-5重量份;和
疏水性药物: 0重量份或0.3-4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丝液体系,其中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是在500-2500之间,优选1000-2300;和/或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60-100%,优选66%-99%。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丝液体系,其中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是二嵌段、三嵌段或多嵌段共聚物,以及作为亲水性嵌段的聚乙二醇嵌段和作为疏水性嵌段的聚对二氧环己酮嵌段之比(质量比)是1:(5-40),优选为1:(6-3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的纺丝液体系,其中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的重均分子量是2000-25000,优选2500-20000。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的纺丝液体系,其中疏水性药物是选自甾类激素、免疫抑制调节剂、抗癌药、抗生素、化疗药、抗病毒药、非甾体抗炎药、抗精神病药、钙拮抗剂、降压药、前列腺素类药和脂溶性维生素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药物;优选,疏水性药物是四环素碱、布洛芬、炔雌醇或左炔诺孕酮。
6.制备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丝液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由聚乙烯醇用含水介质制备聚乙烯醇水溶液,和由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用含水介质制备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水溶液;和
(2)将步骤(1)中的两种溶液混合,然后添加或不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然后添加或不添加疏水性药物,得到纺丝液体系;
其中两种溶液的用量使得聚乙烯醇与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的质量比是4-40:1-40。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制备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浓度是4%-40%wt/v(即0.04-0.40g/ml),和制备的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水溶液的浓度是1%-40%wt/v(即0.01-0.40g/ml)。
8.核壳纳米纤维,它包括:
作为纤维的亲水性壳层的聚乙烯醇和作为纤维的疏水性核的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核壳纳米纤维,其中聚乙烯醇壳层与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核的质量比是4-40:1-40。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核壳纳米纤维,其中在核壳纳米纤维中的疏水性核中含有疏水性药物,并且聚乙烯醇壳层、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核和疏水性药物的质量比是4-40:1-40:0.3-40。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核壳纳米纤维,其中在核壳纳米纤维中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在核壳纳米纤维中的疏水性核中含有疏水性药物,并且聚乙烯醇壳层、聚乙二醇-b-聚对二氧环己酮核、疏水性药物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是4-40:1-40:0.3-40:0.5-5,优选是5-35:2-35:0.35-35:0.7-4。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核壳纳米纤维,其中疏水性药物是选自甾类激素、免疫抑制调节剂、抗癌药、抗生素、化疗药、抗病毒药、非甾体抗炎药、抗精神病药、钙拮抗剂、降压药、前列腺素类药和脂溶性维生素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药物。
13.制备权利要求8-12中任何一项的核壳纳米纤维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的纺丝液体系进行纺丝,制备核壳纳米纤维。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静电纺丝技术的条件为:注射器的推进流速为0.1-0.6ml/h,静电压为5-30kV,接受距离为10-30cm。
15.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何一项的核壳纳米纤维用于制备药物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31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有板材的带吸湿功能的玻璃
- 下一篇:一种含镍褐铁矿粉的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