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0098.6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4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任强;孙玉国;周升良;房海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G05B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置 无线 控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机械运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角位置随动是指发送机旋转时,接收机随之同步旋转,两者的旋转角度与位置一致。通过自整角机的自整步作用使接收机与发送机同步旋转,实现角度的随动控制。
当今运动控制领域中,角位置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军事领域中,火炮的主从随动系统实现了目标的集中打击。无人侦察、战斗平台等方面,为了减少伤亡,往往也需要等控制系统中有重要的应用。在工业领域中,往往很多精密操作以及工作环境,人类无法亲自动手操作,这时角位置随动系统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角位置随动控制中,发送机和接收机多采用自整角机来实现,两台自整角机之间通过电缆连接来传递控制信号。当发送端和接收端距离较远,且在现场布线困难的特殊场合下,角位置随动控制的应用为往往会具有非常大的困扰,不能满足当今远程化、高机动性的要求。当发送端和接收端距离较远,且在现场布线困难的特殊场合下,如何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控制信号传递,并准确、可靠地实现两端的角位置同步运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上述角位置随动系统的不足,提供一种角位置无线随动装置及其方法,从而实现无线随动控制,指令控制和视频监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被随动物体上或者监控室的上位机模块;以及,安装于应用现场,具有伺服电机的下位机模块;
其中,上位机模块具有:
数据采集部,采集被跟随物体的转动角速度,并将产生相对应的角速度信号;
上位机控制部,将角速度信号进行处理,转换成相对应的控制信号;
上位机通信部,将控制信号送至下位机模块;
下位机模块具有:
下位机通信部,接收控制信号;
控制驱动部,对伺服电机进行零位置校准,在完成零位置校准之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伺服电机,完成角位置同步运动。
进一步,本发明的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中,上位机模块还具有显示部,下位机还具有视频采集部;
视频采集部,通过摄像头,采集伺服电机的运动状况,并转换成 相应的视频信号;
下位机通信部还将视频信号送出至上位机通信部;
显示部,根据上位机通信部接收到的视频信息,显示运动状况。
进一步,本发明的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中,上位机控制部还具有指令输入部,供用户输入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转换成相应的指令信号,传输给下位机模块,控制伺服电机运动。
进一步,本发明的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中,控制驱动部通过激光对射模块对伺服电机进行零位置校准,激光对射模块先检测伺服电机是否停留在零点位置,即激光对射模块的安装位置;若不在,则驱动伺服电机至零点位置,并发出复位命令。
进一步,本发明的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本发明的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的角位置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数据采集部实时获取被测物体的转动角速度;
(2)上位机控制部对转动角速度进行软件滤波、数据打包、数据分析后形成控制信号;
(3)上位机通信部将控制信号传输至下位机模块;
(4)下位机控制部先将伺服电机进行零位置校准,然后根据控制 信号,驱动伺服电机进行角位置同步运动。
(5)视频采集部将伺服电机的运动状况发送至显示部,供用户实时观察伺服电机的运动状况。
进一步,本发明的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其中,用户可跳过步骤(1)、步骤(2),直接在控制部直接输入指令,在控制部将指令转换成指令控制信号后继续步骤(3)~步骤(5),完成指令控制伺服电机进行角位置同步运动。
发明作用与效果
本发明的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及其方法,可实现无线随动控制,指令控制和视频监控,使得角位置随动系统使用灵活、应用范围广泛。且本发明传输稳定,保障了本发明在多个工作领域下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角位置无线随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00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拆装式小箱梁内模
- 下一篇:一种双向加压式多孔砖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