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工薄壁半圆型零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6400.0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8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刘曦;俞广胜;魏海鹏;高虎涛;赵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姚敏杰 |
地址: | 71007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薄壁 半圆 零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机械加工领域,涉及一种零件的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加工薄壁半圆型零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沿轴向、径向均有特征形状的薄壁零件,基本上选用五轴立卧转换设备一次加工完成,然后进行热处理,零件的精度最后取决热处理的变形程度。薄壁零件刚性差,二次装夹易造成装夹变形,加之缺乏准确的定位、定向基准,二次加工的基准不易与第一次的加工基准重合,很难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提高加工精度、便于操作以及降低设备投资成本的加工薄壁半圆型零件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工薄壁半圆型零件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加工薄壁半圆型零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管料或棒料;
2)将管料或棒料的任一端部开设工艺延长段;
3)在工艺延长段的端面上开设基准孔;
4)利用基准孔对管料或棒料进行工艺加工;
5)将加工完成的管料或棒料进行分割;
6)去除工艺延长段。
上述步骤3)中基准孔是成对设置的。
上述步骤3)中基准孔是成对沿管料或棒料的中心对称设置的;且每对基准孔之间的角度位置与零件形状要素的位置是相关的。
上述步骤4)中的工艺加工是轴向工艺加工和/或径向工艺加工。
上述轴向工艺加工是沿管料或棒料的轴向进行异型孔、异型槽或机械加工领域中其它加工工艺可接受的工艺加工。
上述径向工艺加工是沿管料或棒料的径向进行开孔、开槽或机械加工领域中其它加工工艺可接受的工艺加工。
上述步骤5)中的分割是将已经加工完成的管料或棒料一分为二。
上述步骤5)中的分割的方式是采用电加工或铣削将加工完成的管料或棒料进行一分为二。
上述分割的方式是电加工时,所述分割的方式是线切割。
上述分割的方式是铣削时,所述分割的方式是采用普通铣床、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进行分割。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对薄壁零件采用一个工艺加长端,在工艺加长端增加定位、定向基准,选择压紧部位,根据零件特征形状的相互关系,设计出定位、定向基准及压紧位置,实现零件热处理后的多次反复加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有效的解决了薄壁半圆形零件的装夹、定位、测量问题,原本需要三坐标测量的尺寸,使用这种方法加工,加工者能够实现100%自检,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效率。同时,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将薄壁零件使用多工序的普通设备加工代替五轴数控设备的加工,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含有径向孔的薄壁半圆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对薄壁零件进行加工时首先开设的延长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在延长段上开设的基准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a是以加长端的基准孔定位,加工第一个轴向圆弧的测量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a是以加长端的基准孔定位,加工第二个轴向圆弧的测量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以加长端的基准孔定位,加工径向孔的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工薄壁半圆型零件的方法,该加工薄壁半圆型零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管料或棒料;
2)将管料或棒料的任一端部开设工艺延长段;
3)在工艺延长段的端面上开设基准孔;基准孔是成对的沿管料或棒料的中心对称设置的;且每对基准孔之间的角度位置与零件形状要素的位置是相关的。例如图1,径向小孔,,孔与R圆弧面有角向а°要求,在加长端设置成对基准孔时,如图3,BB’与AA’的夹角及CC’与AA’的夹具均为а°,单个零件只有一个径向孔,整圆加工就是两个径向孔,在夹具上拉直定位销的垂直方向,以AA’为基准完成两处R弧面的加工后,再以BB’为基准加工径向孔,此时径向孔自然和R弧面形成а°的关系;同理,以CC’为基准,加工另一处径向孔,此径向孔和R弧面也形成了а°的关系。增加两对定位基准孔的目的:可以利用普通设备或三轴设备代替四轴或五轴的加工,此处径向小孔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凸台、凹槽、型孔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6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MOS开关器件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水电厂出口封闭母线防凝露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