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益可调的压力比例电磁阀滑阀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0761.4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1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江金林;张鑫彬;傅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3/00 | 分类号: | F16K3/00;F16K3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31107 | 代理人: | 冯和纯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益 可调 压力 比例 电磁阀 滑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比例电磁阀,尤其为压力控制系统中采用压力反馈,并且仅控制单边压力输出的压力比例电磁阀滑阀级结构。
技术背景
压力比例电磁阀一般都采用比例电磁铁来驱动,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滑阀级结构和反馈方式,目前反馈方式主要采用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压力并反馈到输入端构成闭环控制或直接采用输出腔压力构成机械作用力反馈。
采用压力传感器的反馈结构,其压力比例阀的控制精度较高,但成本高,空间结构大,限制了其在空间结构紧凑系统上的使用。
而采用输出腔压力构成的机械作用力反馈,结构紧凑,成本相对较低,常规结构如图1、图2两种结构。图1所示的结构,阀芯的右端控制腔12为高压腔,没有阻尼孔,阀芯容易受压力波动的影响,密封圈13置于堵头与阀芯之间,密封性差,所以该压力比例阀稳定性不佳,仅用于系统性能要求很低的场合。图2所示的压力比例阀滑阀结构,阀芯内又内嵌小阀芯14,两者之间为间隙配合,需要对阀芯内孔进行研磨和对小阀芯外圆进行磨削,然后根据磨削尺寸对两者进行选配,阀套、大阀芯、小阀芯都为关联的偶件,加工要求很高。同时,因为阀芯直径固定,所以其控制压力的增益固定,只能用于预先设计好的压力控制系统中。
要解决系统增益可随时调整,阀体结构紧凑、成本低廉且性能稳定问题,必需设计出更好的滑阀级结构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益可调的比例压力电磁阀滑阀级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增益可调的比例压力电磁阀滑阀级结构,包括阀芯、阀套、弹簧、堵头、三个密封圈、三组孔,阀芯置于阀套内,弹簧和堵头置于阀芯的一端,堵头与阀套相连接,弹簧置于堵头内,三个密封圈置于阀套上,将阀套分割成高压腔、输出腔、回油腔三个腔,三个腔上分别布有相同的通油孔,调整堵头位置来调整弹簧作用力的大小。其结构要点是:
阀芯的一端设有台阶孔,衬套设于台阶孔内,并与阀芯台阶孔相配合;
衬套内设有销,销与衬套相配合;销与衬套为成对的偶件,按需可设有不同规格尺寸,用于成对更换。
堵头内端面上设有沉孔槽,槽的中间设有凸台,阻尼小孔设于堵头外端面上,与阀芯台阶孔相连通。堵头上的凸台,用于限制销的活动范围,堵头上的阻尼小孔,用于避免阀的液压冲击,提高电磁阀的可靠稳定性能。
所述的衬套与阀芯台阶孔过盈相配合;衬套内的销与衬套间隙相配合。
本发明采用衬套、销、阻尼小孔的比例压力电磁阀滑阀级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直接把阀芯内孔作为控制腔并构成压力反馈的方案相比,该发明阀芯右端仍为回油腔,并带阻尼孔结构,基本不受液压冲击影响,阀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2)避免采用大阀芯内套小阀芯的常规复杂结构,而是采用了布置衬套和销的结构方案,直接采用标准件,成本低廉,且阀芯内孔的加工精度大大降低;
3)阀芯内孔的衬套和销可随时更换,可改变压力阀的增益。压力阀无需定制就能满足不同工况需求下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无阻尼孔的压力比例电磁阀示意图;
图2是现有阀芯内嵌有小阀芯的压力比例电磁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增益可调的比例压力电磁阀示意图。
图中:阀芯1、阀套2、排油小孔3、通油孔4、衬套5、阻尼小孔6、堵头7、弹簧8、销9、通油小通孔10、○型密封圈11、控制腔12、密封圈13、小阀芯14、高压腔15、输出腔16、回油腔17、阀口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阀芯1置于阀套2内,弹簧8和堵头7置于阀芯1的右端,堵头7与阀套2通过螺纹相连接。阀芯的右端加工有台阶孔,堵头7的内端面上加工有沉孔槽,槽的中间加工有凸台。弹簧8套在堵头7凸台上并置于阀芯1的台阶孔内,旋拧堵头7螺纹来调整弹簧8作用力的大小。三个○型密封圈11置于阀套2上,将阀套2分割成三个腔,分别为高压腔15、输出腔16、回油腔17,三个腔上分别加工有大小相同的通油孔4。输出腔内16上的通油孔4与阀芯1配合形成阀口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07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双面折叠网滤板
- 下一篇:多功能旅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