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载重量自测量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96849.3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2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正昌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12 | 分类号: | G01G19/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载重量 测量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测量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载重量自测量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各种载重汽车的载重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由于载重汽车上没有安装载荷重量检测装置,检测过程中,需要先将车开到专门的地磅房,才能获得其载重量,同时还得减去其车辆自重,才能获取汽车的真实载重量,而在对载重汽装载货物时,对货物的装载过程没有进行及时的监控,很容易使车辆所装货物的重量超过标准,那么寻找一种能够对货物的载重进行实时检测的装置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载重量自测量传感器,该汽车载重自测量传感器能够对汽车的载重量进行实时检测,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载重量自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汽车车厢下方车架底端的上极板部件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车轮之间车桥上的下极板部件,所述上极板部件由壳体一、封装在所述壳体一内部的屏蔽线一和设置在所述屏蔽线下方且位于所述壳体一底端的上电容极板组成,所述下极板部件由壳体二、封装在所述壳体二内部顶端的下电容基板和设置在所述下电容极板下方的屏蔽线二组成,所述壳体一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壳体二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壳体一通过与所述螺纹通孔相配合的螺钉固定在所述车架的底端,所述壳体二通过与所述螺纹通孔相配合的螺钉固定在所述车桥上,所述屏蔽线一与所述上电容极板连接,所述屏蔽线二与所述下电容极板连接。
上述的一种汽车载重量自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极板部件固定在所述车架横梁的中心位置上。
上述的一种汽车载重量自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极板部件固定在所述车桥的中心位置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能够对汽车的载重量进行实时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上极板部件和下极板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 2—上极板部件; 3—壳体一;
4—汽车车轮; 5—车桥; 6—下极板部件;
7—屏蔽线一; 8—下电容基板; 9—螺钉;
10—上电容极板; 11—汽车车箱; 12—壳体二;
13—螺纹通孔; 14—屏蔽线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载重量自测量传感器,包括固定安装在汽车车厢11下方车架1底端的上极板部件2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汽车车轮4之间车桥5上的下极板部件6,所述上极板部件2由壳体一3、封装在所述壳体一3内部的屏蔽线一7和设置在所述屏蔽线下方且位于所述壳体一3底端的上电容极板10组成,所述下极板部件6由壳体二12、封装在所述壳体二12内部顶端的下电容基板8和设置在所述下电容极板8下方的屏蔽线二14组成,所述壳体一3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通孔13,所述壳体二12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通孔13,所述壳体一3通过与所述螺纹通孔13相配合的螺钉9固定在所述车架1的底端,所述壳体二5通过与所述螺纹通孔13相配合的螺钉9固定在所述车桥5上,所述屏蔽线一7与所述上电容极板10连接,所述屏蔽线二14与所述下电容极板8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上极板部件2固定在所述车架1横梁的中心位置上,可以防止汽车载货不均匀时对重量测量的影响。
如图1所示,所述下极板部件6固定在所述车桥5的中心位置上,所述下极板部件6要与所述上极板部件2的位置对应。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正昌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正昌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68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