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速式风电循环动力轿车、客车、货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90445.3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5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曾应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应亮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B60K16/0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李柯 |
地址: | 3445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速式风电 循环 动力 轿车 客车 货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近10年以来由于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不断恶化,各国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风能、风电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它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加上风力发电机,但现有技术存在一些问题:汽车在中、低速(30—50公里/小时)行驶时,车用风力发电机发电小或不发电,从而不能为汽车动力电池组充电,特别是轿车,由于轿车车内空间的限制和实际使用环境的影响,在轿车的上面和前面原发动机的位置安装风力发电机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即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小,不能给动力电池组充电。例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484211U,公开日:2010.05.26,发明创造名称为微型太阳能风能汽车。中国专利公开号CN1263833,公开日:2000.08.23,发明创造名称为风能汽车。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736829U,公开日:2011.02.09,发明创造名称为风能汽车。它们的不足之处都是汽车在中、低速行驶时,车用风力发电机不能为汽车动力电池组充电。
风电动力汽车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加上车用风力发电机和轮轴发电机,它利用了汽车行驶时、汽车周围产生的风带动风力发电机发电,车轮转动带动轮轴发电机发电,这两种发电机产生的电为电池组充电,电池组的电驱动汽车电动机工作,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专业人士知道,要想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率,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风速、二是增大叶片的直径。但汽车(特别是轿车)内外基本上限制了车用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直径,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风速,并且最重要的是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对于车用风力发电机来说,这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让轿车在中、低速行驶时,车用风力发电机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动力电池组充电的风力集速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轿车内通过轿车车身前后安装风力集速装置(即聚集风力提高风速的装置),较大的进风口安装在轿车前面车灯之间的整个迎风区域,竖直的出风口(面积为进风口的1/3~1/5)安装在轿车后排座椅后的一侧、并对准车用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有效位置。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在轿车后排座椅后的整个区域安装一台高效率的垂直轴磁悬浮风力发电机(功率2~3千瓦、6~9片叶片、叶片直径135厘米左右)。
由于采用了风力集速装置,轿车行驶时能够在集速装置的出风口产生比进风口大2倍以上的风速,比如轿车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在装置的出风口就能产生相当于轿车以100.公里/小时以上行驶时产生的风速,这是利用了大自然的原理:大自然中一线天的构造,我们在一线天中能够明显感觉风速比一线天外大很多。在房子走廊的一头有房门, 当门口有较大的风时,我们打开门,让门留一条缝隙(为门面积的1/3~1/5),门缝隙中的风速明显比门全打开时要大2倍以上。再加上风力集速装置的出风口只对准车用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有效位置,这里的作用是车用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转速要比正常情况下快很多,还有采用了高效率的磁悬浮风力发电机,因此轿车在中、低速行驶时,车用风力发电机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动力电池组充电,这样就达到了集速式风电动力轿车电池组的能源能够循环使用的目的,真正实现了零排放、零消耗的低碳节能交通工具。
对于在客车和中小型货车上安装风力集速装置,它们的运行效果要比轿车更好,因为在客车、货车上风力集速装置出风口产生的风量更大、车用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可以做成5-10千瓦,因此集速式风电客车和中小型货车也能做到在中、低车速时,车用风力发电机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动力电池组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轿车用风力集速装置。
图2为安装有风力集速装置的轿车图。
具体实施方式
轿车在动力电池组的作用下带动车用电动机运转,电动机驱动轿车前进,行驶的轿车周围产生风力,风通过车用风力集速装置的进风口进入,经过集速装置出风口加速后的风力推动车用风力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机发的电经过车用充电机给动力电池组充电,这样动力电池组中的能源就能够在轿车行驶的时候持续不断地得到补充、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应亮,未经曾应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04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引导取药车
- 下一篇:汽轮机带拉筋凸台及骨型围带结构大叶片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