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5734.4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3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娜;杨世海;左为;雷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7/00 | 分类号: | B60K3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刘珍 |
地址: | 6101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仪表板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特别是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总成。
背景技术
副仪表板位于汽车仪表板中间偏下部位,通过螺钉与车身板件连接,主要起到装饰的作用,并可用于盛放杂物、水杯等,由于副仪表板位于车内容易被关注的地方,因此要求副仪表本体具有很高的外观质量。副仪表板总成为副仪表板结构的一部分,副仪表总成包括副仪表板本体,副仪表板本体上设计有相关的结构用于安装其他零件,由于副仪表板本体自身壁厚仅为3.0mm,导致本体结构强度较弱。副仪表本体在注塑成型时,表面会出现明显缩痕,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该汽车副仪表板总成的原方案为:
1.左右护板焊接筋根部料厚:1.7mm,护板本体料厚2.5mm;副仪表板本体焊接筋根部料厚1.8mm,主料厚3.0mm;主要出缺点:表面明显缩痕;产品喷漆后放大缺陷;
2. 副仪表板本体左右护板焊接方式,热板焊接;护板与本体筋过盈量为0.5-1mm;不能保证一定熔胶量满足焊接强度的要求;
3. 焊接筋接触面宽度建议值1-1.5mm;接触面宽度为1.4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产品结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并可避免注塑时表面出现缩痕,产品外观质量高的汽车副仪表板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总成,包括护板和副仪表板本体,所述护板内侧连接有护板焊接筋,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外侧两边各连接有本体焊接筋,所述护板焊接筋与本体焊接筋之间进行焊接,将护板固定连接在副仪表板的左右两侧。
所述护板焊接筋根部料厚a为1.3mm;所述本体焊接筋根部料厚b为1.5mm,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与本体焊接筋根部连接处料厚c为3.5mm。
所述护板焊接筋与本体焊接筋之间焊接过盈量e为2.0~3.0mm;所述本体焊接筋与护板焊接筋的接触面宽度d为1.0~1.5 mm。
所述护板焊接筋与本体焊接筋之间焊接过盈量e为2.5mm;所述本体焊接筋与护板焊接筋的接触面宽度d为1.1 mm。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该副仪表板总成将原有整体注塑成型结构分成副仪表板本体和护板两部分,副仪表板本体和护板单独注塑成型,形成各自独立的零件壁厚,然后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增强了副仪表板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
2、该副仪表板总成通过减小护板焊接筋及本体焊接筋根部的料厚,并增加副仪表板本体在本体焊接筋根部位置的料厚,可以有效地避免产品注塑成型时在表面产生明显缩痕。
3、该副仪表板总成通过增加护板焊接筋与本体焊接筋之间的焊接过盈量,并减小焊接筋顶端接触面宽度,保证在焊接时的焊接过盈量,增加了副仪表板本体与护板之间的焊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副仪表板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副仪表板总成的副仪表板本体与护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副仪表本体与护板之间焊接部位局部示意图。
图中:1、副仪表板本体;2、护板;3、本体焊接筋;4、护板焊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的汽车副仪表板总成,包括护板2和副仪表板本体1,护板2的数量为两块,分别为左护板和右护板,护板2内侧连接有护板焊接筋4,副仪表板本体1外侧两边各连接有本体焊接筋3,护板焊接筋4与本体焊接筋3之间进行焊接,将护板2分别固定连接在副仪表板1的左右两侧。相较于原有的整体式结构,由于副仪表板本体1与护板2都有各自独立的壁厚,两者焊接在一起后,增加了副仪表板总成的结构强度。
为了防止副仪表板本体1和护板2在注塑成型时,在表面产生明显的缩痕,采用图3中护板焊接筋4根部料厚a为1.3mm,本体焊接筋3根部料厚b为1.5mm,副仪表板本体1与本体焊接筋3根部连接处料厚c为3.5mm。采用以上尺寸参数的副仪表板本体1和护板2在注塑时,产品表面缩痕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如图3所示护板2与副仪表板本体1之间通过焊接筋进行焊接,将护板2固定连接在副仪表板本体1上,且护板焊接筋4与本体焊接筋3之间焊接过盈量e为2mm,本体焊接筋3与护板焊接筋4的接触面宽度d为1mm。此时,护板2与副仪表板1焊接时,两焊接筋之间有足够的熔胶量,焊接后两者之间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的要求。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5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