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用户终端上的页面应用对象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2791.7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7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覃文浩;韩庆;谭真;王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文浩;韩庆;谭真;王皓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用户 终端 页面 应用 对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用户终端上的页面应用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浏览器是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最重要入口之一。
移动互联网浏览器承载于手持设备上,它拥有与个人计算机上浏览器不同的特性。相对于个人计算机的传统浏览器而言,移动互联网浏览器既受制于相对较小的显示屏幕,并且没有个人计算机必备的两个重要输入设备键盘与鼠标,但是又具有个人计算机并不拥有的多点触摸屏幕等新特性。
手持设备与个人计算机不同的特性加之移动场景下用户的需求变更带来了对移动互联网浏览器的新要求。就用户体验来说,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浏览器主要还是源于个人计算机上的传统浏览器,在其基础上针对小屏幕的特性做了相应的定制。但是,由于个人计算机上的浏览器为鼠标加键盘的操作习惯进行了优化,而在鼠标和键盘被替换成为触摸屏后,并没有为触摸屏定制全新的操作体验,只能继续使用手指触摸去完成原本为鼠标键盘设计的人机交互。
手持设备的小屏幕无法放置原本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大量浏览器功能元素,丢失的界面元素降低了移动互联网浏览器的人机交互能力。同时,局促的屏幕也无法同时在屏幕上同时放置多个浏览页面,也就无法像个人计算机一样在把多个页面同时在桌面打开切换。
手持设备采用触摸屏虚拟键盘方式进行输入模拟键盘,手指点选模拟鼠标指针,输入和点选效率低于物理键盘和鼠标,多页面切换时的字符输入效率低,对多页面控制能力较弱。
手持设备受限于目前无线网络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浏览速度明显低于个人计算机常用的有线网络,再加上相对个人计算机而言较低的处理能力,页面间切换延迟较大。
目前手持设备上的输入技术趋势是使用基于多点触摸技术的手势化方式操纵图形目标,尽量减少输入操作,减少或者尽量避免使用非图形化的文字交互。
以上四点描述所反映的现实情况就是:手持设备的交互技术从硬件和软件已经转向专门为多点触摸屏幕设计的手势化方式操纵图形目标为主,以虚拟键盘为辅进行有限的字符输入操作。然而,移动浏览器的交互技术仍然停留在类似个人计算机使用的键盘鼠标方式为主,主要使用虚拟键盘进行相当数量的支付输入交互和类鼠标光标操作的触摸屏点击交互。用户使用移动浏览器时的交互操作效率较低,阻碍了移动浏览器作为移动互联网门户入口的推广。
目前解决移动浏览器多页面切换技术的一种方案就是从页面本身的布局着手,分割出部分或者全部页面作为多页面切换的导航之用。优点是该方案继承自个人计算机上的传统浏览器,用户对切换方式并不陌生;缺点是如果使用了该技术做页面切换,移动设备有限的页面面积限制了该方案的场景,很多情况下一旦打开多页面切换或者导航,就会占据很大部分页面面积,使得导航的同时无法获得足够的页面面积继续页面浏览。页面切换导航和真正的页面浏览之间的反复切换降低了页面浏览效率,是令人不快的用户体验。
还有一种解决跳转的导航方案,即页面程序本身在设计时候即加入导航部件,该部件既可以占据页面的部分也可以浮动在页面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图层专门处理导航信息。缺点就是导航也是页面的部分,会给页面的设计带来额外的负担,每次都需要下载的导航代码也会给本来就移动设备浏览时有限的带宽增加新的延迟;最大的限制是,该导航代码是本页面的一部分,无法在无代码关联多站点之间完成页面切换和导航,而跨网站的导航正是客户页面浏览时最需要满足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控制用户终端上的页面应用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用户终端上的页面应用对象的方法,包括:当用户通过用户终端上的页面应用对象浏览页面时,将一个或多个页面元素转换成一个或多个对应的屏幕元素,所述屏幕元素包括一个或多个行为属性,所述行为属性用于控制所述页面应用对象;收集用户与所述屏幕元素的交互信息;以及根据所述交互信息和交互规则,用与所述交互信息对应的屏幕元素的行为属性对所述页面应用对象进行控制,所述交互规则被预先建立用于定义所述交互信息与对应的屏幕元素的行为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文浩;韩庆;谭真;王皓,未经覃文浩;韩庆;谭真;王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2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动对象创建方法、装置及浏览器
- 下一篇:偏心分注井堵塞器压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