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记录钎探深度和锤击次数的方法及钎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9622.8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向发海;邓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记录 深度 次数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钎探深度和锤击次数的方法及钎探装置,属于地质勘探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建筑物因基地下存在石牙或洞穴等,最终导致整个建筑物因不均匀沉降而出现墙体、屋面开裂或者更严重的情况。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建筑物结构形式的多样性,要求土建技术人员在工程设计中,必须清楚基础下面的地质情况,钎探验槽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地基检测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钎杆进入待探测地基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探测土层内隐蔽构造情况或粗略估算土层的容许承载力。因此在钎探过程中需要准确的记录规定进入深度所需的锤击数。目前的钎探进入的深度主要靠人工观察钎杆上的刻度,并人工记录锤击数。经常会出现操作人员疏忽刻度打过了,或记录的锤击数不准确,造成不能准确判断地下地质的真实情况,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钎探深度和锤击次数的方法及钎探装置。避免因操作人员疏忽造成的记录误差,以便更准确判断地下地质的真实情况,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记录钎探深度和锤击次数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钎杆上安装锤击传感器,重锤毎击一次锤击传感器,设在钎杆顶部的计数就记录一次;在钎杆上间隔安装一组红外线发射器,当钎杆底部的探头在重锤击打下进入地面到达一个间隔的深度后,设在钎杆顶部的红外线报警器因接收不到该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立即报警,通过报警声判断探头进入地面的深度。
前述方法中,所述一组红外线发射器安装在探头与锤击传感器之间,每间隔300mm安装一个。
根据前述方法构成的钎探装置,包括钎杆,钎杆的中上部设有锤击传感器,锤击传感器上方的钎杆上设有与钎杆滑动连接的重锤,钎杆的顶部设有计数器和报警器,钎杆的底部设有探头,在锤击传感器与探头之间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红外线发射器。
前述钎探装置中,所述计数器为数字显示器。
前述钎探装置中,所述探头底部为60度倒圆锥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安装在钎杆上的计数装置记录重锤锤击的次数,通过等间距安装在钎杆上的红外线发射器代替现有的刻度,当重锤每向下锤进一个刻度设在钎杆上的报警器发出声音提醒操作为员及时记录该打入深度重锤击打的次数,根据相同打入深度的击打资料判断地下地质情况。一般来说,相同打入深度击打次数越少说明地质越松软;反之,相同打入深度击打次数越多说明地质越坚硬;避免了人工看刻度并数击打次数容易出现误差的情况,使获得的地质数据更准确。本发明构思新颖,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运输方便,移机快捷,安全可靠,便于维修,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钎杆、2-锤击传感器、3-重锤、4-计数器、5-报警器、6-探头、7-红外线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一种记录钎探深度和锤击次数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在钎杆1上安装锤击传感器2,重锤3毎击一次锤击传感器1,设在钎杆顶部的计数器4就记录一次;在钎杆1上间隔安装一组红外线发射器7,当钎杆1底部的探头6在重锤3击打下进入地面到达一个间隔的深度后,设在钎杆1顶部的红外线报警器5因接收不到该红外线发射器7的信号立即报警,通过报警声判断探头6进入地面的深度。所述一组红外线发射器7安装在探头6与锤击传感器2之间,每间隔300mm安装一个。
根据前述方法构成的钎探装置,包括钎杆1,钎杆1的中上部设有锤击传感器2,锤击传感器2上方的钎杆1上设有与钎杆滑动连接的重锤3,钎杆1的顶部设有计数器4和报警器5,钎杆1的底部设有探头6,在锤击传感器2与探头6之间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红外线发射器7。所述计数器4为数字显示器。所述探头6底部为60度倒圆锥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96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