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杀菌灭藻剂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5143.9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9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敏聪;张强;吕晓明;李建华;梁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徽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80 | 分类号: | A01N43/80;A01N43/52;A01N35/02;A01P1/00;A01P13/00;C02F1/5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吴启运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杀菌 灭藻剂 及其 用途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水处理剂,特别涉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剂,确切地说是一种复合型杀菌灭藻剂及其用途。
二、背景技术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是工业节水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工业冷却水占工业用水量的70-80%,因而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浓缩倍率是工业节水的关键;另一方面,冷却水对水质的要求相对不高(主要控制指标有浊度、COD等),这就使得污水回用于冷却水系统成为可能,为污水处理后的途径提供了保障。
但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腐蚀、沉积物、微生物是水处理技术面对的三个主要问题,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冷却水系统安全长周期运行的隐患。对于腐蚀和沉积物问题,可根据水质、工艺条件而筛选出合适的缓蚀阻垢药剂,如高效的缓蚀剂、阻垢剂、分散剂,另一方面通过预处理(如软化等)、操作控制(如加酸等)或采用新型耐蚀材料来实现水系统的腐蚀和污垢的控制。然而在冷却水系统的现场应用中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沉积物现象,与实验室的结果可能相差较大。经现场分析,微生物引起的腐蚀和粘泥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这也是过去的近半个世纪微生物及生物粘泥、污垢问题引起人们重视的主要原因。
一般如果循环冷却系统从城市供水或从水井中取水作补充水时,补充水中微生物的量通常是很少的.可是,敞开循环冷却水系统不断地有灰尘进入同时送入了微生物,当存在一定量的营养物时则会迅速繁殖,因而导致许多不良的作用,影响有效的冷却。由于水源、空气、生产中的物料泄漏(氨、油等有机物)、水处理药剂等因素,在充足的溶解氧、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微生物极易生长繁殖。当必须用回收的水,如用二级污水处理厂流出的水来冷却时,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当这些水中富有较多的磷酸盐和有机物时,对许多微生物来说它们是富有营养的培养基。
事实上,人们在这方面有许多现场体验,即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引起的麻烦最快、最明显,会迅速导致菌藻滋生和粘泥等水质恶化问题,且一旦生物粘泥大量生成,缓蚀阻垢药剂亦即失效,在宏观处理效果上显示出腐蚀和沉积物问题,导致对水处理效果的判断失误。因此可见,微生物引起的冷却水系统问题,涉及污垢、沉积和腐蚀,因此,必须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微生物控制方法,以保证冷却水系统的安全运行。
采用杀生剂对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进行控制是一种目前普遍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通过向冷却水中投加不同作用的杀生剂,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某些方面进行干扰甚至破坏,从而达到控制微生物繁殖的作用,这对保护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率、节水节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氧化性杀生剂具有价廉、高效的特点,这种高的性能/价格比使它至今仍主导着冷却水系统微生物的控制。对于大型的冷却水系统,申请人至今未看到不用氧化性杀生剂,而只用非氧化性杀生剂的报导。非氧化性杀生剂是冷却水处理中另一大类杀生剂,它们基本上是有机化合物,就某些方面来讲,它比氧化性杀生剂使用更方便且有效。在目前所使用的非氧化性杀生剂中,季铵盐杀生剂具有广谱杀生性能,对菌、藻、真菌均有效,与氧化性杀生剂不同,受pH影响小,对环境的毒性低、环境友好,性能/价格比好,且易于使用与贮运,应用最为广泛,是目前杀生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主要热点之一。并且,目前使用的非氧化性杀生剂多为单种药剂,而几种非氧化性杀生剂的复配协同对菌藻有更好的杀灭作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水质状况及传统非氧化性杀生剂的不足,旨在为循环水系统应用提供一种性能更好的复合型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遴选新的复配物,并通过现场应用确认其效果。
本复合型杀菌灭藻剂,是由异噻唑啉酮、戊二醛、苯并咪唑盐和聚醚按1:1.0-2.0:1.0-1.5:1.0-2.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组合物。
所述的聚醚又称聚醚多元醇,是由起始剂(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环氧丁烷(BO)等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常见的有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和四氢呋喃-氧化丙烯共聚二醇等。聚醚可作为分散剂和消泡剂使用。
异噻唑啉酮是一种非氧化性杀生剂,主要由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CMI)和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组成。混合时CMI和MI的质量比为3:1。异噻唑啉酮是通过断开细菌和藻类蛋白质的键而起杀生作用的。异噻唑啉酮操作安全、配伍性好、稳定性强、与微生物接触后,能迅速地不可逆地抑制其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的死亡,故对常见细菌、真菌、藻类等具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徽分公司,未经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徽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51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