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带新型微带线三路功分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6909.7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0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丁轲佳;贺斐;丁文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5/16 | 分类号: | H01P5/16;H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新型 微带 线三路功分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带新型微带线三路功分器。
背景技术
功率分配器(简称功分器)可实现多路电磁信号的分配/合并,是射频电路中不可或缺的功能单元。除常用的二路功分器外,在天线阵列馈电网络、功率合成电路中常需要其他分路数的功分器,比如三路功分器。在对功率容量要求不高的场合,微带线三路功分器因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结构简单等突出优势,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航空航天、雷达探测等领域。
根据其结构特点,目前应用的微带三路功分器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1、采用与Wilkinson功分器原理相近的平面对称结构,通过合理设计隔离电阻值,并采用宽度渐变微带线、单层或多层耦合微带线,抑制由于空间结构导致的三路间功分比不平衡,获得良好的等功率分配性能和隔离性能;2、采用扇形微带枝节和辐射状放置的电阻构成宽带多路功分结构;3、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二路功分器并联或级联构成三功分器;4、由不同特征阻抗的微带线构成多端口网络,并由指定的端口完成三功分功能。其中,前两类功分器匹配和隔离指标一般,多为等比例功分器;第3类功分器可根据要求调整功率输出比例,较好实现各端口的匹配和输出端口间的隔离,但占用空间稍大;第4类功分器各项指标良好,能够实现任意比例的功率输出,占用空间也比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宽带新型微带线三路功分器,属于上述第4类,相对现有功分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而且功率分配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调整。
本发明提供的宽带新型微带线三路功分器,包括:功分器输入端、功分器主体、功分器输出端、线路板和功分器壳体。功分器主体为微带线路,设置在线路板上。功分器主体中设有一个功分器输入端和三个功分器输出端。功分器壳体将线路板除正面外的其他五面包围起来,并和线路板固定连接一起。功分器主体采用印制电路工艺,包括连接呈“田”字型的12段不同特征阻抗的微带传输线和两个并联到地的隔离电阻,每一段微带传输线的长度,都是中心工作频率下的四分之一波长。“田”字型结构右侧的三个节点分别连接三个功分器输出端,“田”字型结构左侧的中间节点连接功分器输入端,另外两个节点分别连接隔离电阻R1和R2。功分器主体的“田”字型结构关于水平中心轴线对称。
通过调整微带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和微调其长度,实现不同比例的功率分配、较好的阻抗匹配与功分端口间隔离。
功分器输入端和功分器输出端均使用标准的50欧姆微带传输线。功分器壳体反面打孔,把导电胶灌入线路板的反面覆铜面进行粘接。
线路板4为相对介电常数εr=2.55、介质厚度H1=1mm、覆铜厚度H2=0.035mm的高性能双面覆铜聚四氟乙烯微波介质板材。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该功分器在25%相对频率带宽内具有良好的功率分配、阻抗匹配、端口隔离特性;该新型三路功分器结构简单,精度高,易于设计加工,设计直接有效,而且功率分配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调整;该功分器可广泛用于天线馈电网络、微波电路和微波器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宽带新型微带线三路功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功率分配比为1:2:1的功分器的仿真及实测参数,a为功分比特性曲线,b为隔离度特性曲线,c为回波损耗特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宽带新型微带线三路功分器,包括一个功分器输入端1、功分器主体2、三个功分器输出端3、线路板4和功分器壳体5。功分器主体2为微带线路。功分器主体2设置在线路板4上,功分器主体2中设有微带线与功分器输入端1和功分器输出端3相连。功分器壳体5将线路板4除正面外的其他五面包围,并和线路板4固定连接一起。
线路板4为微波介质板材,具体线路板4为双面覆铜板,功分器主体2通过印刷线路板技术设置在线路板4正面,为了更好的效果,线路板4为高性能聚四氟乙烯玻璃布板线路板。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优选的线路板(4)为:相对介电常数εr=2.55、介质厚度H1=1mm以及覆铜厚度H2=0.035mm的高性能双面覆铜聚四氟乙烯微波介质板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69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主动防追尾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扣式电池密封圈及扣式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