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中短波红外线对植物进行烫漂灭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3907.2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6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兆进 |
主分类号: | A23B7/01 | 分类号: | A23B7/01;A23B7/005;A23B7/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2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短波 红外线 植物 进行 烫漂灭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短波红外线对植物进行烫漂灭酶的方法,特别是利用中短波(1~4um)红外线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进行烫漂(也称预煮,漂烫、杀青)灭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国内果蔬干燥加工中,有多种干燥方法:(1)目前还是以常压热风干燥和自然干燥为主,由于果蔬中各种酶的存在,易发生酶促褐变,从而导致果蔬品质变坏和营养成分损失,如在脱水加工中,由于果蔬损伤和破碎且暴露于空气中,由于有氧的存在,果蔬的酚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醌,然后通过快速地聚合作用形成褐色物质,导致果蔬色泽变化;果蔬中引起色泽变化的酶还有叶绿素分解酶和过氧化物酶,而果蔬中其他一些酶,也会导致组织,营养和风味的变化。
(2)在果蔬的加工中,为了保留果蔬原有的色泽、风味和营养成分,使果蔬中酶失活或抑制酶活性成为加工中关键步骤之一。在众多灭酶方法中,烫漂是主要的一种,也是目前果蔬加工中最为常见的。目前果蔬干燥加工过程中的烫漂工艺,主要是采用热水或蒸汽方式,由于果蔬含水量很高,质地柔软,经过热水或蒸汽处理后,不但造成水溶性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和热敏性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等的大量破坏,而且由于果胶酶分解造成组织破损和质构变软;同时必定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使加工用水的生物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剧增,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中由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果不加以治理排放到环境中,必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再加上烫漂对象面窄,只能对蔬菜等含水高的物料进行烫漂,而在水果的干燥加工中,若采用热水烫漂,必然导致水果中稽分的大量流失和组织破损;而蒸汽烫漂后,在后续干燥中由于水果表面降温有冷凝水形成,易导致微生物侵入,使水果发生霉变。因此在干果加工中,往往以熏硫处理代替烫漂处理,虽干燥后色泽较佳,但易造成硫的残留,而硫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烫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方式:蒸汽烫漂、微波烫漂、热气烫漂和热水烫漂:(1)蒸汽烫漂是把蔬菜放在蒸汽中加热几分钟,达到钝化酶的效果。但是蒸汽烫漂后的果蔬置于冷的环境时,果蔬表面有冷凝水存在,各费用较高,且均匀性难以保证;(2)微波烫漂缺点是在现阶段微波烫漂的研究中,根据微波加热的特点,制品的中心温度稍高于表面。当制品内部温度达到酶失活温度时,表面温度尚不足以杀死所有的酶;(3)热风烫漂的缺点是气体流动的温度高,速度慢,易造成过干,形成硬壳而阻止了内部水分的蒸发;烫漂中由于氧的存在,易导致酶促褐变;再加上烫漂时间长,温度高,能量损失大。传统的热水烫漂在果蔬干燥加工中,提高了干燥速率,但烫漂对象仅限于高水蔬菜。而在水果干燥加工中,传统烫漂导致了水果组织的破损和耱份及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一般在加工中不采用。往往以熏硫处理代替烫漂处理,虽干燥后色泽较佳,但易造成硫的残留,硫对人体健康有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中短波红外线对植物进行烫漂灭酶的方法,它不但能解决果蔬烫漂后组织软烂破碎的问题,又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及避免污水产生。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中短波红外线对植物进行烫漂灭酶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准备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将根、茎、叶、花、果实进行前段烫漂处理;步骤二,将前段烫漂处理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置于红外线加热装置内进行红外线加热,红外线能穿透物料到达物料中心,迅速提高物料的温度,在对物料进行加热的同时并隔断氧气与物料的作用,确保烫漂的效果;步骤三,在加热后从根、茎、叶、花和果实对物料施加热风,对物料进行第二次快速烫漂,这样减少了酶与空气中氧的结合产生褐变,无结露现象,同时内外同时加热,能量可控,防止出现阻断水蒸发管路。
本发明步骤二中红外线加热装置位于根、茎、叶、花和果实的上方或下方或上下方的组合,红外加热装置产生的波长为1~4um。
本发明步骤三中加热后从根、茎、叶、花和果实的上方或下方或上下方同时对物料施加热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兆进,未经王兆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3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