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小径长管内壁激光喷丸强化的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6285.0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2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舒;季杏露;周建忠;陈寒松;孟宪凯;谢小江;盛杰;王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09 | 分类号: | C21D1/09;C21D7/06;C21D9/08;C22F1/00;C22F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径 内壁 激光 强化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管件内壁强化技术,具体地说是一咱中小径长管内壁激光喷丸强化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天然气、核能等行业,管件被广泛应用,但管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外部环境及其内部流体介质的腐蚀、杂质磨损、高压等影响,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损坏至破裂,对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后果。如柴油机的高压燃油管因承受高压脉冲负荷和高频振动而破裂或泄漏到涡轮增压器热表面而引起机器处发生火灾;发电站锅炉管道承受的蒸汽压力达几十兆帕,温度在600 ℃以上,易发生高温水蒸汽腐蚀。为了提高管件内壁的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疲劳强度等性能,通常采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在管内壁涂镀耐腐蚀、抗氧化涂层或内壁采用玻璃、陶瓷内衬,但这些处理措施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涂层不可避免的存在气孔、漏涂、微裂纹或局部涂层脱落,使得防护层不能抵抗腐蚀介质的渗透,使管道发生腐蚀破裂。此时就要对管道进行表面强化处理,使管件内壁得到一定厚度的硬化层,从而提高管内壁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及疲劳强度。
机械喷丸强化是目前管内壁表面强化的主要方法,用喷枪向管内壁喷砂(钢丸、石英砂、铁矿砂等),犹如微型棒槌敲打表面,从而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在管内壁形成一残余压应力硬化层,提高了管内壁的硬度、强度、耐磨性、耐蚀性。但对于中小径(小于50 mm)管,由于喷嘴尺寸限制,机械喷丸强化自动化却不能实现。为了实现中小径管内壁喷丸强化的自动化,公开号CN201864755 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径管内壁喷丸系统,喷枪置于管内,喷枪通过一喷枪支撑与管内壁滑动连接,钢砂通过一导管与喷枪连接,导管绕在一滚轮上,通过滚轮的转动实现导管的进给运动。但是该方法仍存在不足:①由于喷枪尺寸的限制,只能适用于直径大于25 mm的管;②喷枪支撑的尺寸必须与管的内径相匹配,当管的内径不同时,喷枪支撑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更换;③当管件长度过长时,导管由于材质较软,进给运动受阻,导致喷丸不均。公开号CN102212665A的中国专利“一种内壁喷丸强化处理工艺及装置”通过电磁铁控制磁性钢球在非磁性管道中的碰撞作用,但是过程较难控制,且对钢球及管道材质都有限制。
近年来,随着大功率激光器的出现及激光加工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激光喷丸技术(LSP)已经广泛地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大量文献表明LSP较机械喷丸强化效果更优异,能在材料表面产生比传统喷丸更大的残余压应力及更深的残余压应力层,且LSP工艺过程中激光参数更便于调控。公开号CN101787424A的中国专利“基于管道机器人技术的细长管内表面激光强化处理装置”,在管道内设置一类似小车的机器人装置,与管道通过滚轮连接,激光通过光纤传送到机器人装置,装置另一端设有全反镜,得到一垂直于管道内壁的激光束,通过管道的旋转和机器人装置的进给运动实现整个管道内壁的激光淬火强化。但是该装置仍然存在不足:①激光淬火强化后的表面硬化层不均匀,且表面质量不高;②机器人装置尺寸需要根据管内径大小进行调整;③机器人装置爬行过程中滚轮可能会被内壁卡住。公开号CN101024862A的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技术孔壁的强化方法和装置”, 提出了在已开孔的金属板件孔径内插入反射锥,在反射锥的锥面上涂上能量吸收层和约束层,充当能量吸收杆,激光束辐照在能量吸收杆上,产生等离子爆炸波同时作用在锥和孔壁上,对孔壁起到了激光冲击强化作用。上述方法虽然满足了小径孔的激光喷丸强化,但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对于长度很长的管件,反射锥上的吸收层和约束层由于消耗需要反复涂覆,不能实现连续喷丸;②能量吸收杆的尺寸需要根据孔的尺寸不同而改变;③由于在反射锥上消耗了大量的等离子爆炸波,降低了其对孔内壁的作用力及强化效果。综上所述,若实现对中小径长管内壁的激光喷丸强化将极大改善管件的使用性能,但已知的相关发明专利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对作强化处理的管直径、长度有很大的限制,过程复杂,且难以实现自动化),提供一种中小径( 5 mm~50 mm)长管(1m-5m)内壁激光喷丸强化的方法与装置。通过在管内壁引入一定深度的残余应力层,提高其耐磨性、耐腐蚀性及疲劳强度。该方法基于激光喷丸理论,环带状激光束辐照在管内壁一周,诱导产生等离子爆炸波作用于管内壁,从而达到强化管内壁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中小径长管内壁激光喷丸强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6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