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自动安全防护和节能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4080.9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0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杨浩;卢小冬;张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21/35 | 分类号: | G06F21/35;G06F1/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自动 安全 防护 节能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计算机自动安全防护和节能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器、计算机、员工识别装置,其中:
所述计算机包括无线收发装置,所述计算机控制该无线收发装置以查询和读取该无线收发装置工作范围内的员工识别装置;
所述员工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员工身份,作为员工身份信息的载体;
所述服务器与所述计算机连接,用于对所述计算机、员工身份信息以及员工识别装置的电子产品编码信息进行注册;
所述计算机、员工身份信息、以及员工识别装置的电子产品编码信息对应绑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控制所述计算机,使所述计算机上的无线收发装置以广播形式访问其工作范围内的员工识别装置,所述计算机上的无线收发装置收到员工识别装置返回的电子产品编码信息之后,由所述计算机发送给所述服务器,并由所述服务器进行处理;所述服务器判断是否存在无线收发装置冲突,确定冲突位置并进行员工身份识别,判断员工是否处于计算机正常工作范围,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所述计算机的工作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包括用于发送命令的发射模块,用于接收信息接收模块以及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信息与预先设定的信息进行比较,以判断员工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员工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无线收发装置请求的接收模块,用于向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发送响应信号的发射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响应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发送的读取命令并生成随机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装置为射频识别读写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工作频段为860~960MHz。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读写器射频识别读写器空中接口协议为ISO18000-6C/EPC C1G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员工识别装置为射频标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标签被集成在员工胸卡、门禁卡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员工识别装置附着在钥匙、卡片或手环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状态包括正常工作模式、锁定模式和节能模式。
12.一种用于计算机自动安全防护和节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器、计算机、无线收发装置和员工识别装置;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在其有效读取区域内查询该区域内的员工信息,当所述员工识别装置响应所述无线收发装置的命令并返回各自的电子产品编码信息后,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对所述电子产品编码信息进行处理;所述服务器和所述无线收发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服务器用于记录整个办公区域中的人员状态以及计算机工作状态;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始;
步骤2:所述服务器控制所述计算机,使所述计算机的无线收发装置将扫描员工位置的频率设为初始值;
步骤3:所述无线收发装置读取其工作范围内的员工识别装置;
步骤4: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将收到的所述员工识别装置的响应信息上传至所述计算机,由所述计算机将该电子产品编码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步骤5:所述服务器判断员工所处的具体位置;如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步骤6;如果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步骤7;
步骤6:所述服务器控制所述计算机,使所述计算机的无线收发装置将扫描员工位置的频率降低;
步骤7:所述服务器控制所述计算机,使所述计算机的无线收发装置将扫描员工位置的频率提高;
步骤8:所述服务器判断是否多次扫描结果都显示员工在安全范围之外;如果是,进入步骤9,如果不是,转入步骤1;
步骤9:所述服务器控制所述计算机锁定或进入节能状态;
步骤10: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40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