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垃圾快速发酵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0364.0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0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黄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陈超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C12M1/107;F26B1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垃圾 快速 发酵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的快速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城市中的生活垃圾现在大部分已实现分类处理,垃圾经分类处理后,将有机质垃圾经过发酵、粉碎成为有机肥。而有机垃圾发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垃圾的处理效果和有机肥的肥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有机垃圾的快速发酵工艺,促使生活垃圾快速发酵分解,从而缩短发酵时间和周期,加快了生活垃圾处理的速度,也相应的提高了发酵产物有机肥的肥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垃圾快速发酵工艺,该快速发酵工艺采用的快速发酵设备包括发酵罐,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罐体顶端设有上料口,罐体底端设有下料口,所述罐体内设有热风散发装置,所述热风散发装置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进风管,所述的快速发酵设备还包括一台烘干机及一个沼气炉,所述的烘干机包括壳体,壳体右端设有高温进风口,壳体左端设有余热出风口,所述余热出风口与进风管连接,所述发酵罐的罐体顶端在上料口旁边设有排气管连接沼气炉,该快速发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沼气炉燃烧产生的高温风通过热风管引入烘干机的高温进风口;
2、烘干机内物料翻转烘干,高温风烘干物料后的余热经余热出风口排出;
3、余热出风口排出的余热进入热风散发装置的进风口;
4、热风散发装置经出风口在发酵罐内散发余热;
5、有机垃圾经上料口进入发酵罐;
6、有机垃圾进入发酵罐之后,越堆越高,越积越重,产生自重压力,从而有机垃圾产生热量,促使有机垃圾腐植变质发酵分解;
7、而热风散发装置散发的热风均匀地进入发酵罐下部有机垃圾之中,然后热量慢慢上移、使整个发酵罐内的有机垃圾升温快速发酵;
8、有机垃圾在发酵罐内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排气管进入沼气炉燃烧,经燃烧又产生的高温风通过热风管引入烘干机的高温进风口对烘干机内物料加温,如此反复循环利用。
优选的,所述热风散发装置包括一水平布置的圆环形的散风圈,所述散风圈设有若干个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为均匀分布于散风圈下部的莲蓬头。
优选的,所述烘干机的壳体通过齿轮箱带动翻转,壳体内有倾斜叶片促使物料翻动,壳体右端上方设有下料斗,高温进风口设于壳体右端中部,余热出风口设于壳体左端上部,所述壳体左端下部设有一倾斜向下的卸料管。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在余热出风口端设有余热引风机。
本发明采用了一种无堆积场地的发酵罐,进行立体堆积重压加温发酵。具有节约土地,无环境污染,无大气污染的特点,经过垃圾自身的重量,在罐内储存重压和热风散发装置加温的办法,促使生活垃圾快速发酵分解。从而减少了发酵时间、缩短了发酵周期,加快了生活垃圾处理的速度。
同时,本发明采用的快速发酵设备还包括一台烘干机和一个沼气炉,组成了发酵罐——沼气炉——烘干机——发酵罐的循环利用系统,由此反复循环综合利用,其有益效果是:
1)利用烘干中的余热提供发酵罐体内升温,发酵分解;
2)利用发酵罐中的垃圾升温发酵产生沼气,提供沼气炉燃烧,可节约燃煤、节约煤炭资源、保护环境;
3)沼气炉燃烧后的旺火提供烘干机供热,将有机肥烘干,再进行下道工序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热风散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具体说明本发明采用的有机垃圾快速发酵设备,其包括发酵罐1,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13,罐体顶端设有上料口10,罐体底端设有下料口11,罐体内填充有机垃圾14,所述罐体内设有热风散发装置2,所述热风散发装置设有进风口22及出风口21,所述进风口连接进风管25,所述的快速发酵设备还包括一台烘干机3及一个沼气炉,所述的烘干机包括壳体30,壳体右端设有高温进风口32,壳体左端设有余热出风口34,所述余热出风口与进风管25连接,所述沼气炉燃烧产生的高温风通过热风管引入烘干机的高温进风口32。
所述热风散发装置2包括一水平布置的圆环形的散风圈20,所述散风圈上设有一个进风口22及若干个莲蓬头形状的出风口21。所述出风口为均匀分布于散风圈下部的莲蓬头。所述出风口均匀分布于散风圈下部。所述出风口向散风圈外圆周侧下方倾斜。所述进风口22设于散风圈20外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陈超,未经黄陈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03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