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锅炉承重支架设备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9165.8 | 申请日: | 201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3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杨祖伟;刘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K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锅炉 承重 支架 设备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锅炉承重支架设备的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锅炉承重支架设备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锅炉承重支架一般长30米以上、宽5米以上、重量达100余吨,在装配、焊接、矫正、划线、打孔及机械加工、除锈及涂装等制作过程中,需多次翻身。
承重支架主体构件为大型焊接H型钢,需双面焊接,且多为全熔透焊缝。原采用的制作工序为正面焊接完成后进行第1次翻身,用碳刨清理焊道,然后焊接背面焊缝,再进行火焰矫正。装配背面全部附件后进行第2次翻身(为防止变形影响正面附件的装配,此时不能焊接),装配正面全部附件并焊接。然后进行第3次翻身,焊接背面附件的焊缝,进行火焰矫正,钻孔及机械加工,清洁、除锈及涂装背面。第4次翻身,进行正面的清洁、除锈及涂装。由于体积庞大,翻身一次需动用2台大型吊车。翻身过程中由于冲击力较大,相邻区域的一切作业必须停止。因此不仅费用很高、制作周期很长、有一定的安全风险,还会影响生产线上其余工位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锅炉承重支架设备的制作方法,它优化制作工序,通过计算,确定并预留反变形,从而避免由于焊接造成的变形,达到减少翻身的目的,制作过程中大型工件的翻身由3~4次减少为1次,减少安全风险和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制作方法如下:1、在大型H型钢制作时,依据焊缝形式和焊接工作量,参照同类产品的经验数据,计算出反变形量;
2、对于大型H型钢的翼缘板,采用油压机进行预轧,约1/150;
3、对于焊接可能出现的角变形,在组装时依据焊缝形式设置反变形,装配后L1尺寸大于L2尺寸;
4、为应对背面焊道用碳刨清根后产生过大变形的可能,采用不对称焊接坡口的设计,加大正面焊接量,在采取反变形后,可以使焊接变形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5、为减少翻身,对原有制作胎架进行完善,增加反变形测控点,增加拘束板数量;
6、增加翻身后的涂装胎架,由于需考虑操作便利,制作胎架高度一般在500~700mm,但涂装胎架高度一般应在1500~1900mm。翻身后把工件放置在涂装胎架上,可以减少1次翻身,还可以直接进行运输。
本发明优化制作工序,通过计算,确定并预留反变形,从而避免由于焊接造成的变形,达到减少翻身的目的,制作过程中大型工件的翻身由3~4次减少为1次,减少安全风险和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翼缘板反变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翼缘板定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腹板角焊缝坡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涂装胎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具体实施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的制作方法如下:1、在大型H型钢制作时,依据焊缝形式和焊接工作量,参照同类产品的经验数据,计算出反变形量;
2、对于大型H型钢的翼缘板,采用油压机进行预轧,约1/150,如图1;
3、对于焊接可能出现的角变形,在组装时依据焊缝形式设置反变形,如图2,装配后L1尺寸大于L2尺寸;
4、为应对背面焊道用碳刨清根后产生过大变形的可能,采用不对称焊接坡口的设计,加大正面焊接量,如图3,在采取反变形后,可以使焊接变形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5、为减少翻身,对原有制作胎架进行完善,增加反变形测控点,增加拘束板数量;
6、增加翻身后的涂装胎架,由于需考虑操作便利,制作胎架高度一般在500~700mm,但涂装胎架高度一般应在1500~1900mm。翻身后把工件放置在涂装胎架上,可以减少1次翻身,还可以直接进行运输,如图4。
本具体实施优化制作工序,通过计算,确定并预留反变形,从而避免由于焊接造成的变形,达到减少翻身的目的,制作过程中大型工件的翻身由3~4次减少为1次,减少安全风险和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91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触开关自动上螺丝装置
- 下一篇:防打滑手电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