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气净化用催化净化器的蜂窝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7294.3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9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艳;张亮亮;王磊;王侠为;张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达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8 | 分类号: | B01D53/88;B01D53/86;B01D53/94;F01N3/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净化 催化 净化器 蜂窝 载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净化用催化净化器的蜂窝载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其中人为因素为主要因素。人为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相对来说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更为严峻。
蜂窝载体是各类尾气污染治理常用的核心部件,通过在适当类型的蜂窝载体上涂覆催化剂或吸附剂,可有效的去除尾气中的有害成分,实现尾气污染的控制。在蜂窝载体的各种性能中,比表面积是尾气净化效果的关键因素。高比表面积可增大涂覆材料与尾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目前应用的蜂窝载体,通常内部径向呈方形网格状,每平方英寸分布400-600个方形孔。这种蜂窝载体的比表面积有限,难以提高催化剂或吸附剂涂层的净化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尾气净化用催化净化器的蜂窝载体,比表面积大、尾气净化效率高、加工难度低、结构强度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尾气净化用催化净化器的蜂窝载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密布排列着若干由第一隔板围成且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的单元通道,所述第一隔板中设有连接正六边形对角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截面形状为“Z”字型,所述第二隔板将单元通道隔成六个截面形状为五边形的孔道。大大增加了比表面积,延长了尾气流经载体的时间,改善了尾气净化效果。
改进的,所述第二隔板的截面关于中心对称,每个单元通道中的三个第二隔板的交汇点与单元通道的中心轴线重合。使得隔成的五边形孔道结构均一致。
改进的,所述第二隔板包括中间段和设在中间段两端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端部段,两个端部段均与中间段垂直。使得五边形孔道的比表面积最大化。
改进的,所述单元通道均匀且紧贴分布在壳体中。将壳体内部隔成五边形的孔道。
改进的,所述壳体的截面形状可设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六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
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发明尾气净化用催化净化器的蜂窝载体增大了涂覆材料与尾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尾气净化效率,此外该尾气净化用催化净化器的蜂窝载体由若干结构一致的单元通道连接而成,加工难度低、结构强度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单元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尾气净化用催化净化器的蜂窝载体,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密布排列着若干由第一隔板21围成且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的单元通道2,所述第一隔板中设有连接正六边形对角的第二隔板22,所述第二隔板的截面形状为“Z”字型,所述第二隔板将单元通道隔成六个截面形状为五边形的孔道3。所述单元通道均匀且紧贴分布在壳体中。所述壳体的截面形状可设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六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第二隔板的截面关于中心对称,每个单元通道中的三个第二隔板的交汇点与单元通道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隔板包括中间段和设在中间段两端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端部段,两个端部段均与中间段垂直。
尾气净化用催化净化器的蜂窝载体采用陶瓷制成,所述单元通道之间、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以及所述壳体和单元通道之间均通过烘焙烧制直接成型连接固定;或者尾气净化用催化净化器的蜂窝载体采用金属制成,所述单元通道之间、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以及所述壳体和单元通道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达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达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72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