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普拉洛芬原位胶化滴眼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9405.6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5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兰雪莲;陈建;赵雷;郦红岩;吴修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436;A61K47/32;A61K47/34;A61K47/36;A61K47/44;A61P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普拉 原位 胶化 滴眼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普拉洛芬的滴眼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眼部手术后主要采用抗生素和激素等联合应用控制术后感染,以免诱发病症。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外眼和眼前段的非感染炎症和白内障术后炎症的有效药物,但眼部使用可引起青光眼、继发性细菌感染等不良反应。因此开发一种有效而副作用少的药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普拉洛芬,化学名为(RS)-2-(10-氢-9-噁-1-氮杂蒽-6-基)丙酸,为丙酸类非类固醇抗炎药,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阻断二十碳四烯酸衍生物的合成,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稳定细胞膜,缓解炎症反应,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和布洛芬。
目前国内普拉洛芬滴眼剂已经上市,但未见普拉洛芬原位胶化滴眼剂及其制备的报道和相关产品上市。
普拉洛芬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差,尤其是对光不稳定,长期保存过程中容易降解。普通眼用水性滴眼剂在眼部滞留时间较短,为保证达到治疗效果,患者常需多次给药,极不方便,患者依从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普拉洛芬水性滴眼剂稳定性差及滞留时间短的问题,制备一种普拉洛芬原位胶化滴眼剂,并提供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制备的普拉洛芬原位胶化滴眼剂主要包括主药普拉洛芬、增稠剂、pH调节剂、抑菌剂、抗氧剂、螯合剂、增溶剂等药用辅料。
增稠剂是指泊洛沙姆、海藻酸钠、卡波姆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pH调节剂是指硼酸盐缓冲液体系、醋酸盐缓冲液体系、酒石酸盐缓冲液体系、碳酸盐缓冲液体系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抑菌剂是指羟苯甲酯、羟苯乙酯、三氯叔丁醇、硼酸、硫柳汞、苯扎氯铵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抗氧剂是指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羟基苯甲醚(BHA)、硫代硫酸钠、羟基苯甲醚、苯并吡喃衍生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螯合剂是指柠檬酸、依地酸二钠(EDTA-2Na)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增溶剂是指吐温-80(2%)、聚乙二醇、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2.5%)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普拉洛芬原位胶化滴眼剂,其特征在于:它的质量组成为普拉洛芬0.1%;增稠剂1%~40%;pH调节剂0.03%~1.0%;抑菌剂0.01%~0.03%;抗氧剂0.005%~0.2%;螯合剂0.01%~0.05%;增溶剂0.1%~4.0%。
一种制备上述原位胶化滴眼剂的方法,它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按如下质量百分比配比下列原料:普拉洛芬0.1%;增稠剂1%~40%;pH调节剂0.03%~1.0%;抑菌剂0.01%~0.03%;抗氧剂0.005%~0.2%;螯合剂0.01%~0.05%;增溶剂0.1%~4.0%。
步骤2.将上述配比的增稠剂溶解于注射用水中,静置备用,得溶液①。
步骤3.将上述配比的pH调节剂、抑菌剂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加热搅拌使溶解充分,放冷,备用,得溶液②。
步骤4.将上述配比的螯合剂、抗氧剂、增溶剂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加热搅拌使溶解充分,放冷,备用,得溶液③。
步骤5.将普拉洛芬溶解于溶液③,搅拌使溶解充分,得溶液④。
步骤6.将溶液④与溶液②混合均匀,得溶液⑤。
步骤7.将溶液⑤与溶液①混合,补足注射用水量,搅拌使混合均匀,得溶液⑥。
步骤8.将溶液⑥以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分装,即得。
该制备方法特征在于:以生物相容性好、具有温度敏感、pH敏感或离子敏感等特性的材质(如泊洛沙姆407、海藻酸钠等)为基质,在体外以溶液状态给药后,依据人体内外环境的不同立即在用药部位发生相变,形成非化学交联的半固体制剂,即形成在体凝胶,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和缓控释能力,且不存在一般凝胶剂体外分剂量不准的缺陷,使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滞留时间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9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