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钛白粉焙烧炉废热浓缩废硫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7254.0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正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正源 |
主分类号: | C01B17/88 | 分类号: | C01B17/88;C01G49/14;C01G45/10;C01F5/40;C01D5/18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翁建华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钛白粉 焙烧 炉废热 浓缩 硫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钛白粉焙烧炉废热浓缩废硫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具有原料来源充足、成本低等优点,但每生产一吨钛白粉将产生大约为含硫酸20%左右的废酸6~8吨,此废酸如不加以回收利用,势必造成大量宝贵资源的浪费,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和伤害。
目前,钛白粉废硫酸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直接返回生产线用于稀释浓硫酸。优点在于直接回用,不需要增加太多的处理和输送设备,但由于废酸的排量非常大,而浓硫酸由98左右或者105%硫酸稀释到酸解工序所需浓度的需要量不大,而且废酸内含硫酸亚铁等无机盐对后续工序存在影响,剩余的大量废酸仍然需要采用其他措施处理后才能排放,工厂环保处理压力大。
②石灰中和法,即采用石灰、电石渣(主要含石灰)中和处理,然后进行沉淀分离。这种处理方式往往需要加进絮凝剂和助沉剂,以促进固液分离和水体澄清,同时产生大量二次废渣工业石膏,且废酸中的硫酸、钛酸、硫酸氧钛和硫酸亚铁等未能回收;分离出的水分呈微碱性,含有大量石膏等微溶性无机盐,易于在设备表面结垢,不能回收应用于生产线,造成二次污水;且此法设备运行费用巨大,企业难以承受。
③应用到其他非钛白粉生产部门。已有大量应用此法的报道。但由于废酸里面含有大量硫酸亚铁、硫酸氧钛、钛酸等,不免会影响到应用部门的产品质量。其次,工厂设备大量增加、设备管理难度加大、二次环保等问题也要考虑。再次,应用于生产硫酸锰、硫酸镁、磷肥等时,由于锰矿、镁矿、磷矿等与钛矿不同源,设备不配套,技术上不具普适性。
④废酸再生。在1000℃左右温度下硫酸分解出来的二氧化硫气体,经净化、转化、吸收等工序,制成浓硫酸和发烟硫酸。已见报道的WSA(湿法硫酸)工艺和焙烧法都存在流程长、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⑤采用多效蒸发浓缩法回收废硫酸。中国专利“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硫酸、废气的回收方法”(CN1608716)、“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中废硫酸浓缩回收利用的工业化方法” (CN1724339)、“一种去除钛白废酸中亚铁及其它金属盐的方法” (CN101157447A)都采用三段浓缩、两次固液分离的方法回收钛白稀废酸。这些方法不足之处在于:1)在一段浓缩中使用转窑尾气,只注重了热的利用,而忽略了尾气中钛白粉的经济价值;2)从转窑尾气中带出的钛白粉粉尘,在酸中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加上未水解残留在酸中的硫酸氧钛,不仅造成酸的粘度增大,而且给后续蒸发浓缩带来更大的麻烦;3)在二段浓缩中采用的圆块式石墨换热器,结构形式不利于含有结垢物质和大量固相析出物的钛白废酸的换热,结垢的清理相对频繁,既耗资又耗时;4)在三段浓缩中采用碳化硅蒸发器,将已浓缩至70%的废酸进一步加热浓缩至80%,不仅设备投资大、工艺的降温升温能耗大。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防止钛白废硫酸浓缩的一效加热设备结垢方法及专用装置”(CN102320580A)增加了工艺流程,使其操作更加复杂化。
中国专利 “硫酸法生产钛白粉过程中稀硫酸的浓缩除杂方法”(CN101214931A)虽然对中国专利申请“一种稀硫酸浓缩除杂生产方法”(CN1376633)进行了修正,加大石墨列管换热器的管径,以利于对垢层清理再生,但仍然未能彻底解决结垢及阻止传热问题,且设备及其配件未能全部国产化;每吨浓缩成品硫酸要消耗蒸汽2.0~2.4t(硫酸法钛白废酸浓缩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无机盐工业,2008,40(8):1~3)
此外,在已有中国专利申请中,多有提及窑尾和窑头废热的应用,但对窑头出料时700~900℃高温的钛白粉带出的热能的利用却未见有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化工艺、缩短流程、节能降耗、减少设备、降低投资的利用钛白粉焙烧炉废热浓缩废硫酸的方法。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正源,未经黄正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72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管内扩张导丝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涡旋式制冷机制冷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