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燃机的爆震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1675.2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1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萩尾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G01L23/22 | 分类号: | G01L23/2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珊;刘兴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爆震传感器。
背景技术
一种在前提出的非共振爆震传感器(在下文中简称为爆震传感器)具有螺栓接收孔,该爆震传感器通过该螺栓接收孔利用通过螺栓接收孔接收的螺栓安装到内燃机的气缸体(例如,参见JP2002-055013A)。
参照图4,这种爆震传感器具有底座(支撑元件)101,其由铁基金属制成并构造为圆柱管状形式。螺栓通过底座101的螺栓接收孔102接收,并与形成在内燃机的安装座中的螺纹孔螺纹啮合。底座101包括套筒103,其构造为圆柱管状形式并设置围绕螺栓。构造为环状形式的凸缘104形成在套筒103的端部,以致凸缘104沿着垂直于套筒103的轴向方向的径向方向径向地向外延伸。
由金属制成并与重物106一体形成的螺母107螺纹地啮合套筒103的公螺纹105。重物6按压(推动)安装到套筒103并围绕套筒103的外周部的传感器主体。
传感器主体包括压电元件109、两个电极板111、112和两个介电板(绝缘板)113、114。压电元件109构造为环状形式并向外输出对应于内燃机振动的传感器输出信号(电压信号)。电极板111重叠并接触压电元件109的一端部。电极板112重叠并接触与压电元件109的所述一端部相反的压电元件109的另一端部。介电板113将重物106和螺母107与电极板111电绝缘。介电板114将底座101的凸缘104与电极板112电绝缘。
如上所述,爆震传感器包括安装在底座101的凸缘104上的传感器主体。螺母107与套筒103的公螺纹105螺纹紧配合,以便包括压电元件109的传感器主体牢固地夹紧在具有与其一体形成的螺母107的重物106和底座101的凸缘104之间。然后,该组件利用树脂材料被树脂模塑,形成树脂模塑体115。
此处,如图5A和5B所示,底座101具有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围绕底座101的螺栓接收孔102的开口形成,以致构造为环状形式的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接触构造为环状形式并围绕安装座的螺纹孔形成的安装座的座表面(安装座表面)。构造为环状形式的座表面侧脱离表面122围绕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形成,以致间隙形成在座表面侧脱离表面122和内燃机的安装座表面之间。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从座表面侧脱离表面122朝向内燃机的安装座表面轴向地突起一个台阶。从而,环状台阶123形成在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和座表面侧脱离表面122之间。
在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和台阶123之间的角(边缘)124的横截面限定直角(即,90度)。
相反,在座表面侧脱离表面122和台阶123之间的角125的横截面构造为具有围绕对应中心点的预定曲率半径的弯曲凹进表面(远离内燃机的安装座表面凹进的弓形弯曲表面)。
底座101的表面被镀层(例如,镀锌)来提高底座101的表面的防锈性和防腐蚀性。
具有上述结构(底座包括具有直角的角)的爆震传感器利用螺栓固定到内燃机的气缸体。此后,当内燃机的气缸体的振动通过底座101传导到压电元件109时,具有对应于内燃机气缸体振动的波形的爆震传感器输出信号(电压信号)从压电元件109向外输出。
为了限制利用爆震传感器对内燃机的爆震的错误感知并从而提高爆震感知精确度,期望的是爆震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尤其在高频率范围内)不变得显著大,并且爆震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相对于振动频率大致变平。
为了从爆震传感器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即,相对于振动频率大致平的输出电压,需要利用螺栓将爆震传感器固定到内燃机,而不能不完全地将爆震传感器安装到内燃机气缸体的安装座表面(例如,不能相对于内燃机的安装座表面倾斜爆震传感器的底座101的下表面,更具体地是底座101的凸缘104的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
但是,在JP2002-055013A的爆震传感器中,形成安装到内燃机的安装座表面的安装表面的机壳由铁制成。为了提高防锈性和防腐蚀性,镀锌层(涂层)126形成在机壳的表面上。
更进一步地,在底座101的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和台阶123之间的角124的横截面限定直角。即,底座101的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的角限定直角。
因此,在镀锌层126形成在底座101的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上的情况下,形成在座表面侧接触表面121和台阶123之间的角124上的镀锌层126形成朝向内燃机气缸体的安装座表面突起的突起。即,镀锌层126的突起形成在底座101的角124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16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保健T恤
- 下一篇:一种点灯显示屏安装用浸塑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