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1936.2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1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启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C10G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沣***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磺化 酞菁钴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含硫原油炼制的汽油中硫醇硫含量较高。汽油中的硫醇产生恶臭,具有腐蚀性,并且使汽油感铅量下降。同时,硫醇又是氧化引发剂,能促进汽油中不稳定组分氧化缩合为胶状物,造成汽油储存稳定性变差。用磺化酞菁钴催化剂脱除轻质油品中的硫醇硫,处理过的油品主要理化性能不变,且酸度降低,有利于减少腐蚀及环境污染情况。目前,轻质油品脱臭工业装置中使用的催化剂大多为磺化酞菁钻或以浸渍法制得的活性炭担载的固载化磺化酞菁钴。
磺化酞菁钴的合成主要有熔融法和溶剂法两种:熔融法的主要缺点是原料易挥发、环境污染严熏,用水作介质会产生较严重的粘壁和堵塞排气管的情况;溶剂法的主要缺点是所用溶剂的毒性大,例如以三氯化苯为溶剂时,在合成磺化酞菁钴过程中易生成微量的强致癌物多氯联苯,而以硝基苯为溶剂的合成技术,溶剂的精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使用的溶剂毒性小,沸程宽。
本发明所述的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苯酐和发烟硫酸按1:4的摩尔比混合,190℃下反应5 h,然后用冰水稀释,待固体析出后抽滤取滤渣;将七水硫酸钴、滤渣、尿素和钼酸铵按0.l:0.354:2.64和2.8的摩尔比混合,然后与300-350mL喷气燃料混合后在沙浴中加热,常压下在20-135℃下反应0.5小时,135-160℃下反应0.5小时,160-185℃下反应1小时,185-205℃下反应1小时,205-245℃下反应2小时;冷却后在常温下溶于10%的NaOH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1μg/g的催化剂碱性溶液,浸渍活性炭24 h,取出压干,在110℃下烘6 h即可。
本发明使用毒性小的喷气燃料代替毒性大易致癌的传统溶剂三氯化苯或硝基苯,而经过实验验证,获得的磺化酞菁钴催化剂与对比剂有相当的脱硫醇效果。
实施例一。
将1摩尔苯酐和的摩尔发烟硫酸混合,190℃下反应5 h,然后用冰水稀释,待白色固体析出后抽滤取滤渣。
将0.l摩尔七水硫酸钴、0.354摩尔滤渣、2.64摩尔尿素和2.8摩尔钼酸铵混合,然后与300mL喷气燃料混合后在沙浴中加热,常压下在20-135℃下反应0.5小时,135-160℃下反应0.5小时,160-185℃下反应1小时,185-205℃下反应1小时,205-245℃下反应2小时;冷却后得到深蓝色固体,研磨成粉末后在常温下溶于10%的NaOH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1μg/g的催化剂碱性溶液,浸渍活性炭24 h,取出压干,在110℃下烘6 h即可。
其产品收率为67.3%,其中C为32.2%,H为3.25%,N为14.71%,S为12.84%。
实施例二。
将实施例一制得的磺化酞菁钴催化剂在模拟工业生产的无苛性碱固定床汽油脱臭工艺中进行试验,同时用对比剂在同样的模拟工业生产的无苛性碱固定床汽油脱臭工艺中进行试验。试验在微型固定床汽油脱臭试验装置上进行,原料为催化裂化汽油(硫醇硫含量为102μg/g),反应温度30~32℃,采用较高空速18 h-1。(工业装置的空速一般为1~2 h-1),活化剂预先混合在原料中,添加量为100μg/g,试验结果显示,实施例一制得的磺化酞菁钴催化剂与对比剂有相当的脱硫醇效果。在反应时间为11 h时,汽油产品通过博士试验,腐蚀为1h级,在12 h时,汽油产品的硫醇硫含量刚好超过10μ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启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启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1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抗微动磨损层的多层滑动轴承
- 下一篇:射流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