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深孔工件加工用的三轴数控深孔钻床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8364.2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3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房大正;吴爱军;郑光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雕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2 | 分类号: | B23B41/02;B23B47/20;B23B49/00;B23Q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深孔 工件 工用 数控 钻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深孔工件加工用的三轴数控深孔钻床。
背景技术
枪钻、BTA钻、喷吸钻等深孔加工属于特种加工技术,通过一次连续的钻削即可达到一般需钻、扩、铰工序才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于受技术水平和以往加工需求的限制,现有的深孔加工机床多采用常规机床改造而成,有深孔钻镗床、深孔磨床、深孔珩磨机以及普通车床改造的深孔加工机床等。这类机床均是通过工件或刀具的旋转运动配合刀具的往复运动来实现深孔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对于单一的深孔加工比较适用,但是随着现代深孔加工技术的发展,多品种、大批量、高精度加工的比重日益增加,尤其是大批量多深孔工件的加工,对深孔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多孔加工定位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以及如何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都是现有深孔加工机床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屑效果好、定位快速准确、适用于多深孔工件大批量加工的三轴数控深孔钻床,通过一次装夹即可完成所有孔位的加工,加工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深孔工件加工用的三轴数控深孔钻床,包括床身基体、机头部、接屑箱、气缸推引装置、电主轴、机床护罩以及过滤循环排屑装置,过滤循环排屑装置外接于床身基体的下方;机头部、接屑箱、电主轴从左到右依次安装于床身基体上,并在外部设有机床护罩;其中,机头部由前后移动装置、上下移动装置和夹持装置组成,前后移动装置和上下移动装置分别由前后移动驱动装置和上下移动驱动装置控制;接屑箱与气缸推引装置联接,在气缸活塞杆的带动下可在床身基体的左右方向滑动;所述电主轴为中孔通水冷却电主轴,并由左右移动驱动装置控制进行左右移动,中孔所通冷却液由过滤循环装置提供。
上述一种多深孔工件加工用的三轴数控深孔钻床,所述接屑箱由箱体、轴承和定位钻套等组成,可利用轴承、定位钻套的径向支撑枪钻。
上述一种多深孔工件加工用的三轴数控深孔钻床,所述机头部的前后移动装置、上下移动装置以及电主轴的左右移动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移动限位装置。
上述一种多深孔工件加工用的三轴数控深孔钻床,所述夹持装置为三爪卡盘。
上述一种多深孔工件加工用的三轴数控深孔钻床,所述前后移动驱动装置、上下移动驱动装置和左右移动驱动装置均采用伺服电机控制。
上述一种多深孔工件加工用的三轴数控深孔钻床,所述伺服电机采用无间隙弹性联轴器与滚珠丝杠直联,滚珠丝杠前端采用高精度丝杠轴承固定支承,后端用高精度深沟球轴承支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三轴控制,可任意调整工件在三轴上的加工位置,保证一次装夹即可完成所有孔位的加工,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并且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本发明采用中孔通水冷却的电主轴,冷却液在高速高压下进入电主轴,对枪钻和工件进行快速冷却,减小了温升,并将加工中的切屑快速排出,从而保证了加工精度、降低了位置偏差;另外,采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装夹效率高、定位精度好,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接屑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床身基体1、机头部2、接屑箱3、气缸4、电主轴5、机床护罩6和过滤循环排屑装置7组成。过滤循环排屑装置7外接于床身基体1的下方;机头部2、接屑箱3、电主轴5从左到右依次安装于床身基体1上,并在外部设有机床护罩6。机头部2由前后移动装置21、上下移动装置22和夹持装置23组成,前后移动装置21由前后移动驱动装置24控制,上下移动装置22由上下移动驱动装置25控制。接屑箱3与气缸4的活塞杆相联接,可随活塞杆进行左右移动。电主轴5为中孔通水冷却电主轴,安装于左右移动装置51上,并由左右移动驱动装置52控制,中孔所通的冷却液由过滤循环装置7提供。同时,为防止工作过程中,三个移动方向超行程,分别在前后移动装置21、上下移动装置22以及左右移动装置51上设置有移动前后移动限位装置26、上下移动限位装置27和左右移动限位装置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雕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精雕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8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表面能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夹持式贝类蒸煮机